领导讲话精彩还有人睡觉吗?
(2008-07-24 13:03:01)
标签:
杂谈 |
领导讲话精彩还有人睡觉吗?
洪巧俊
在6月30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的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打盹的12名领导干部被曝了光;现在,陕西省政府决定对他们进行单独训诫,并取消本年度的公务人员创优评佳资格。
这样的惩戒其实没有多大的威慑力,如果像仇和那样,把听讲座时打瞌睡的昆明呈贡官员勒令辞职,我想就没有人敢在会上睡觉。打瞌睡要丢官,谁也不会傻到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问题是官员会上瞌睡,是瞌睡者自身的原因,还是大会本身的原因?为什么开大会总有那么多人睡觉?这12名被训诫的干部是在总结“华南虎照片事件”教训这样的整风会上睡觉的。这本是一个高规格的会议,涉及的主题又是领导干部作风,按理都会打起精神来听的,可他们为什么还是打盹了?显然是他们坚持不住了。
我在家乡的县委机关工作了十年,对开会打盹深有体会。县委不管召开什么会,一般都是半天以上,每次都有几位领导作报告,听了第一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后面几位领导的讲话再重要也都不愿听,有时揪着眼睛皮也想打盹。原因是听了第一位领导的讲话,后面的内容也就几乎差不多全知道了,不一样的也不过是几个“强调”,或者N个“强化”。
领导讲话不怕长,一般以一万字为宜,要不就体现不了领导的讲话水平和重要性。在一次会议前,我的一位同事为县委书记准备讲话稿,实在没什么可写,就照搬了一些市领导的讲话内容,一不小心出漏子了,因为他没有把“我市”改成“我县”。第二天领导作报告时也照念了,那些本想打盹的人听了之后,忍不住笑起来,反而不打盹了。
领导的讲话也可以用那句著名的顺口溜来改编:“村抄乡、乡抄县,一直抄到国务院”,当然也可以“县抄县”。不久前,媒体不是报道了贵阳市两个县政府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第七组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材料不仅结构一致,而且汇报内容基本相同吗?这种汇报材料互相抄袭,领导讲话相互照搬的事,早已形成了机关“秘书处”的惯例。
曾担任过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正厅级)的张绍仓,因涉嫌贪污、受贿案在阜阳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他含泪念的悔过书也是抄袭的。于是有人说,张绍仓连悔过书都窃,也太贪了。如果说张绍仓抄袭是窃是贪,那也是惯性的使然。而那些官话、套话又有多少不是抄来的?
仅仅是惩戒打盹的12名干部不是治本之策,包括其他地方在内,都应该从会议的自身找根源,从精简会议、多开实会做起。如果天天面对各种冗长无聊的会议,这些干部能不打盹睡觉吗?就陕西而言,不妨从作报告的领导惩戒起,戒讲空话、套话,戒作长篇报告,像国外的一些领导人那样,把报告写成演讲词,使每一场报告都成为一次精彩的演讲,还有人打盹吗?所以说,领导干部不仅要当实干家,还要做一个演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