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一刀切的救灾能真正救好灾?
          
洪巧俊
  
“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最近面临新的烦忧。近几天陇南市政府开始对各处的危房进行拆除,他希望只拆除南侧那栋危房。然而对方表示,要么全拆,可以作为灾民安置,获得补助;要么全不拆,他将无法获得灾民身份,也就再无法得到灾后补助。(6月1日新华网)
   
看来“最牛民房”的所在地政府也真有点傻,这样的“最牛民房”怎么能拆?应该说这是强震后保留下来的“活化石”,有着科研价值,待今后让地震专家来研究研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申请一个什么级的保护文物,把这幢“最牛民房”保护好,然后供游人参现,让游人猜猜这幢廉价的民房为何8.0级地震屹立不倒?很多地方花巨资开发旅游资源,其实,这“最牛民房”就是不用花钱的最好旅游资源。照这样说,房主得不到灾民补助,也该为这幢防震房颁奖,假如所有的房都如此,还能有那么多生命在地震中逝去?至少重建可以少花钱。把“最牛民房”保存下来,还可以作为灾后重建的样板,推而广之,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咋就要拆呢?
把“最牛民房”拆掉才能享受灾民的身份,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当地政府官员“脑子进水”了。有网友说,“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就好比是“没有残疾证的残疾人”,这话讲得很透彻。我们村里有位残疾人,可他因为没有残疾证,就不能享受残疾人的待遇,每年村里做义务工,他还得一瘸一拐地做,而另一位残疾人只少了两根手指,在县里工作的亲戚帮他拿了残疾证,却不用做义务工。如果按残疾级别,前者要比后者严重,但严重的反而不能享受残疾人待遇,这就是政府的不作为。
   
从报道来看,陇南相关部门对于灾民身份的确认,是以同意他们拆房子为标准,而不是以实际受灾为标准的。难道房子不拆了就不是灾民?灾难过后,重建家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务院日前决定,今年安排700亿资金用于灾后重建,加上捐赠的近400亿元,仍然缺口很大,专家估计灾后重建需要2000亿元以上。因此,即要建地震不倒的房子,又要节约,做到不浪费。像这幢“最牛民房”,经受住了8.0级的强地震还不倒,就不应该拆。地震把房子废了,并不是房屋中的一切都废了,对那些震塌,需要拆除的危房中的废钢筋,应该回收再利用,还有一些可利用的砖石,理应清捡出来。
   
以拆完房定灾民身份,决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谁在地震灾害中受了损失,谁就是灾民,就应该享受政府的补助。其实,“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本来就是灾民,他南侧的那幢房就是危房,怎么就不能补助?在地震灾区的所有人都是灾民,灾情只有轻重之分,救灾岂能搞一刀切?这样的一刀切救灾方式是不能真正做好救灾工作的,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尤其要警惕灾后重建中的形式主义和败家子行为。                     							
		
						
		
		
		
		
		把“最牛民房”拆掉才能享受灾民的身份,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当地政府官员“脑子进水”了。有网友说,“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就好比是“没有残疾证的残疾人”,这话讲得很透彻。我们村里有位残疾人,可他因为没有残疾证,就不能享受残疾人的待遇,每年村里做义务工,他还得一瘸一拐地做,而另一位残疾人只少了两根手指,在县里工作的亲戚帮他拿了残疾证,却不用做义务工。如果按残疾级别,前者要比后者严重,但严重的反而不能享受残疾人待遇,这就是政府的不作为。
前一篇:我终于爱了一回刘德华
										后一篇:东莞的“疼痛”谁最有痛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