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民的笑脸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2008-04-22 14:11:57)
标签:

杂谈

  市民的笑脸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2008年04月30日15:41 观察与思考
   听说颇具争议的郑州市亮化工程又有了新的进展。郑州市日前公布了夜景照明管理办法,明确政府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并单独装表计量用电量,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将给予补贴。有了这个《办法》后,郑州的夜景照明工作进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夜景照明将郑州装扮成了不夜城。共有1100余幢沿街单位楼体实施亮化改造,夜景灯总数达13万盏,轮廓灯34万米,用电量惊人。有了这么多灯,郑州的夜景的确美了,但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影响,闪烁的霓虹、璀璨的灯光,却让人觉得心烦意乱,让住在旁边的居民难以休息好。(4月22日《人民日报》)。

  “市民的笑脸才是城市最好的名片”。这是郑州市机关干部李先生针对郑州市的亮化工程而说的。他表示,不反对城市亮化,但反对把城市亮化弄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亮化应先从背街小巷做起。

  其实李先生的“亮化应先从背街小巷做起”,正好与当今城市亮化决策者的思路相反,试问当今亮化工程有几座城市是从背街小巷开始的?郑州市亮化工程争议最大的并不是从哪里开始的问题,而是郑州市政府贴电费打造“不夜城”的问题。笔者居住的城市,每当夜幕降临,城市就成了灯光的海洋,千万只灯把城市烘托得更加优美,把城市装扮得更具现代感。可笔者去过老社区,去过背街小巷,有的是黑灯瞎火,有的虽然有零星的几个灯,却也是灯光昏暗。

  除了光污染,亮化工程的高能耗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一边是电力吃紧,一边却是“不夜城”,灯光齐集,造成大量电浪费。全国城市的灯光有多少,没有一个统计数字,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一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我国还没有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孩子读书要交学杂费和书本费。灯照亮了城市的文明,但照不亮贫困山区孩子的心灵。城市的灯亮了,那些贫困山区的灯也亮了吗?一盏城市的灯,却是农村一个贫困人口最低生活的保障金。

  政府对郑州市的夜景照明给予补贴。请问,政府补贴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钱来自于纳税人。那么,为何不急人民所急,先把背街小巷亮化,早点看到市民的笑脸?

 
 
 市民的笑脸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市民的笑脸才是城市最好的名片”。这是郑州市机关干部李先生的经典之句。他这句话是针对郑州市的亮化工程而说的。他还说,不反对城市亮化,但反对把城市亮化弄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亮化先从背街小巷做起。
     其实李先生的“亮化先从背街小巷做起”,正好与当今城市亮化决策者的思路相反,试问当今亮化工程有几座城市是从背街小巷开始的?郑州市亮化工程争议最大的并不是从哪里开始的问题,而是郑州市政府贴电费打造“不夜城”的问题。郑州市日前公布夜景照明管理办法,明确政府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并单独装表计量用电量,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将给予补贴。有了这个《办法》后,郑州的夜景照明工作进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夜景照明将郑州装扮成了不夜城。共有1100余幢沿街单位楼体实施亮化改造,夜景灯总数达13万盏,轮廓灯34万米,用电量惊人。有了这么多灯,郑州夜景的确美了,但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影响,闪烁的霓虹、璀璨的灯光,却让人觉得心烦意乱,让住在旁边的居民难以休息好。(2008年4月22 日《 人民日报》) 
    我居住在城市里,每当夜幕降临,城市就成了灯光的海洋。明亮的路灯、变幻的霓虹灯、柔和的绿化灯、靓丽的广告灯,令人目不暇接;千万只灯把城市烘托得更加优美,把城市装扮得更具现代感。可我去过贫民区,去过背街小巷,有的是黑灯瞎火,有的虽然有零星的几个灯,却也是灯光昏暗,有的还成了犯罪的场所。我还去过一个西部城市,霓虹灯比我居住的沿海城市更多更靓。可我没有想到的是夜阑人静时,这些灯还在亮着,尤其是那个气派的广场,虽然灯火辉煌,却没有看到一个人。这个广场的灯为何要亮到天亮?为何不在夜深人静,人流稀少的时候关掉一些?电就这样“亮”掉了,纳税人的钱就这样流光溢彩“流”掉了!
    亮化工程除了光污染,高能耗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电力紧张难道不与当前的各城市的亮化工程有关?一边是电力吃紧,限电连居民区也停电,一边却是“不夜城”,灯光齐集,造成光污染、电浪费。早在5年前,我就写过一篇《城市的灯光和贫困山区的孩子》,笔者在该文中说,流光溢彩的“夜上海”,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推动了商业经济繁荣和旅游经济发展,但也耗费了宝贵的电力资源,使得上海的用电日益紧张。上海的路灯建设是日新月异,节日里的200万盏彩灯和13万盏各式路灯把不夜城点缀得格外壮观迷人。按照上海电力部门的测算,上海的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耗电量将达到20万千瓦,如果按照明灯每千瓦0.8元计算,上海每天消耗的电费就是16万元,一年差不多是五六百万元,还不包括那一笔昂贵的维修费用。全国城市的灯光有多少,没有一个统计数字,但可以想象得到,那一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写此稿时,我国还没有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孩子读书要交学杂费和书本费,所以我说,一盏城市的灯,一个贫困山区孩子的学费。灯照亮了城市的文明,但照不亮贫困山区孩子的心灵。不过,今天我还要问的是城市的灯亮了,而那些贫民区的灯也亮了吗?一盏城市的灯,却是农村一个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郑州市的夜景照明,单独装表计量用电量,政府给予补贴。那么,政府补贴的钱是从哪里来?钱来自于纳人,为何不急人民所急,先把背街小巷亮化起,早点看到市民的笑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