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众开口官员下岗是一个进步

(2008-04-20 20:48:15)
标签:

杂谈

群众开口官员下岗是一个进步

    17日,徐州市分别免去徐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情报信息中心主任及燕青、徐州市建设局建筑市场执法监察支队第一大队长刘俊的行政职务,此外,还有一批公务人员也因涉嫌犯罪受到法律制裁。这是徐州开展机关群众评议和作风调查行动中,“揪”出的又一批“反面典型”。(4月20日《扬子晚报》)
     虽然一些网民对徐州市的“群众开口,官员下岗”并不买账,“不买账”是他们认为下岗的官员不仅是群众不满意,而是“揪”出的官员不少是违法乱纪,触犯了刑律,但我认为,徐州市的做法是一种标志性的进步,毕竟把民主评议落到实处,“群众开口,官员下岗”是动了真格。
    试问,哪个地方的政府部门不搞民主评议?可谓是年年评,就是年年不见成效;天天喊“加强监督”,就是苍白无力;“群众再开口”,人家依然“外甥打灯笼——照舅(旧)”: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其原因就是民众评议只是做做样子,流于形式,并没有动真格。
    本来政府官员薪金拿的是纳税人的钱,理应对纳税人负责,对民众负责,可是,我们的官员大多只对上级负责,上级领导的话即使是错的也不敢不听,而对于老百姓的话就是千真万确,一些官员也是充耳不闻。只要对上级负责,就是群众意见再大,反映再强烈,人家官照做,先进照当,甚至还提拔。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湖南永州市2005年在市直机关搞的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普通民众参与投票的这次活动中,该市交警大队拿了两个“第一”:群众投票倒数第一,10天后,却被列为“全省文明单位”,排名第一。不是经常有报道说,某某官员“带病提拔”吗?如果民主评议、民主推荐是动真格的,“有病”的官员显然就难过群众这一关,问题是群众的眼睛再雪亮,众多群众在民主评议表格上写下不合格、不宜提拔,还不如主要领导的一个字:提。法律固然规定官员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官员是人民公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中国现代官场早已奉行“得官心者得官位,得官位者得实惠”的道理。如果通过民主评议,对民众评议不满意的官员“换位子、摘帽子”,还有谁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我们的政府主官不也是“选”出来的吗?但没有选到的也只是极个别,比如正职候选人都是上级确定人选,然后等额选举,能不选上吗?副职虽然是差额选举,“陪选”的也往往只有一人,落选者也就有限。所以,他们干得好干得坏,群众满意不满意,影响不大,说到底还是制度不尽人意。在西方国家,政务官接受民众的评议很简单,选票决定他们的仕途命运,干得好服务得好,那就继续好好干,否则就得走人。对于事务官监督也很简单,发现他们失职就投诉,有关部门就会及时调查,尽快作出处理,否则有关部门也得“吃不了兜着走”。由于西方国家制度比较完善,所以,他们的官员就得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不像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常常搞些“万人评机关活动”,也改变了他们的官僚主义作风。
    要真正改变当前官员“只唯上不唯下”的状况,最重要的还是从制度上着手,对当前的干部任用制度进行改革,这才是革除弊端的根本。徐州市的“群众开口,官员下岗”就是一个进步,而且这个进步再往前走的话,必然会产生一种动力。民主既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实践,目前最大的困惑就在于探索民主的实践形式,徐州市的“群众开口,官员下岗”,虽只是先走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恰恰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