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政逼人花钱岂能为百姓管好家

(2008-01-21 20:21:01)
标签:

洪巧俊评论

 

财政逼人花钱岂能为百姓管好家

          2008-01-22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题由广东代表“痛批”10年不变的“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该省人大代表、原广州地铁老总卢光霖称:“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结算时是88亿元。省了十几个亿却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批评你,搞得你心灰意冷。”(详见今日本报17版)

  “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带来不少弊端,不过最大的弊端应是逼人花钱,巧立名目用完预算的钱。令人震惊的是,这种“逼人花钱”的机制却延续了10多年,这种“惯性做法”在严重地浪费着纳税人的钱。

  一般来讲,项目概算编制时都是往最高的预算,这是因为如果项目建设时超概算了,需要追加财政拨款,又要去审批,显然有些麻烦。由于只问花钱,不看效果,项目申请预算来的钱,不花白不花。就像卢光霖坦言的,你精打细算,尽量节约,结果没有用完钱,省了十几个亿,不仅得不到表扬,反而要挨批。这样的结局,也就难怪人家会调侃说:“不花完,你就是蠢材!”

  其实这种“逼人花钱”不仅仅在项目的预算上,政府财政预算更加突出,每年年末政府机构都有突击花钱的现象。由于目前仍然沿用基数法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大多会采取多报的情况,而财政业务部门无法对每一个单位的资金需求进行详细审核,这就造成了一些单位用不完钱。据报道,去年11月28日,全国人大在商议修改《预算法》时,也热议起了国家各部委岁末突击花钱的现象,因为到了10月份,他们该花的钱这时才花掉了一半,所以各部委都发出了紧急通知,赶快花钱,害怕花不出而担心和紧张,因为花不完的后果将是国家会核减下一年的预算规模。每年在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违法和违规问题金额都高达上百亿元。

  财政如此逼人花钱,又怎能为百姓管好家?

  国家机关愁,愁的是钱太多,得想尽办法把钱花出去,而低收入者愁的却是手上没钱花。去年一路飙升的物价,使得低收入者更加捉襟见肘,生活越来越拮据。如今年关已近,他们更是年关难过。我想,如果国家把这些节余的钱用于增加低收入者的生活补贴,他们年关也许会好过些。

  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官员更应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此外,还要让预算更细起来,让财政预算更透明起来,让每一个公民都知道具体的帐目,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否则,政府机构“逼人花钱”的事就仍然会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