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11-10 10:09:03)
标签:

洪巧俊杂文随笔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了《读者》里的那篇《2007年高考零分作文片段》。
     “传递?很抽象的一个东西。我是个天才,就用传统的《说文解字》来论证它。传,从人从专。偶的神啊,这不是独裁者吗?递,从走从弟,这个意思是——从前有个人……下面没有了。现在我们中有很多人,除了拼搏高考,什么都不做了……瞧我的乌鸦嘴。”这是广东卷话题作文《传递》零分作文中的片段。应该说,这段文字很有想象力,也很有个性,它一针见血指出了“我们中有很多人,除了拼搏高考,什么都不做了”,这很现实,其意义非常深远。如果从这片段来说,简直就是经典,叫人难以想象出这是零分作文中的片断。
    “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那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认真,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的。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待会儿会给你们打电话!”这是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零分作文中的片段。我找到这份命题作文,是“阅读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这是命题中需要阅读的(出于篇幅,摘一小段)文字:“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这位考生应该阅读了这段文字,也按要求写了。我想,零分的恶果,是他(她)挑战了权威。如果在美国,这样的作文,改卷老师能不拍案叫绝?岂会落到零分这样的地步。我是一个从文几十年的人,然而我看了这些零分作文的片段,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没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感想就是:这样的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只会让孩子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一步步远去!
     说到挑战权威,想起了一篇满分作文,要求是写一篇论文,但一位考生却写成了文言文,结果被判零分,判零分的理由是文言文是论文吗?提倡白话文写作已近百年历史,还在复古。复查时,引发争议,最后得了满分,理由是没有规定不能用文言文写,文言文很精彩,它是知识、技巧、“白话文”的相对。阅读这样的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的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据说这位考生后来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如果复查时没有争议,不在0前面加个6,恐怕连一般的本科也难以录取。
    2005年天津的高考命题作文题目是《留给明天》,媒体报道了少年作家蔡小飞的满分作文,号称是考场上的真实写照。文章开头先是一句骂出高考卷子人的话,之后他写道:“这是我在考场上的真实想法,因为我知道,在我写下这些字的同时,我已经离我心目中的名牌大学越来越远……出卷子的老师,如果我骂你,也请你理解我,是你,断送了我,还有和我一样寒窗10年的学子,是你,留给了我一个并不美好的明天。”
    “满分作文,零分人生。”这是媒体对他的评价。蔡小飞在1999年3月凭借惊世之作《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红遍上海文学圈(一年后韩寒的《三重门》才面世)。在散文,诗歌,小说方面均有不俗的建树。然而,在他写这篇满分作文的当月却跳楼自杀了,年仅18岁。在娘肚子里时,他是零岁,带着哭声,呼喊着零的告别,来到这个世界,宣告了生命“1”的开始,父母千辛万苦把他扶养到青春年华的“18”,他却自杀又回到了“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伟人的一句诗,他告诉我们,很多东西都可以从零开始的。但人在许多时候会出现“零阶点”,当人出现在“零阶点”时,大多无法“而今迈步从头越”,却犹如冰和火的“零阶点”。其实人最痛的温度不是零下一百度,而是当一颗已被冻结的心遇到一盆火,冰块被慢慢融化温度渐渐接近零的时候。
    “我把我的未来留给明天,我把我的生命留给时间,我把我的汗水留给这张试卷,我希望一死,如果我的死能唤醒这黑暗龌龊的教育制度,能唤醒如同生离死别的高三,能唤醒我所有的等待我愿意放弃我的明天。”(2005年7月13 日《新京报》)这是蔡小飞满分作文《留给明天》最后一段文字。
     他死了,却没有唤醒应试的教育制度。应该说,这仍是一个“零”!
     其实根本没有就蔡小飞这个人,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但我还是利用“蔡小飞事件”来论述这个“零”。我想,《留给明天》的作者是谁?他(她)为什么要利用这个来炒作?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子虚乌有的事当然是个零。假新闻对社会的损害却是一个负数。但“蔡小飞”满分作文《留给明天》却是个例外,我们千万不能把它看作是零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