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务员竞争意识提前介入高校
2007-10-30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浙江林学院近日宣布,学生会干部招聘工作将采取和公务员录取相同的招考方式,告别组织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以避免不少学生通过拉票等手段当选,确保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科学和公正。(10月29日《东方早报》)
这条新闻一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许多网友留言质疑,甚至一口否定这种做法。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没有尝试之前就否定,似乎不妥。任何一种改革,只有实践了才知它的成功与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会干部招聘工作将采取和公务员录取相同的招考方式,是否比组织推荐、民选举等方式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伟人早就说过,摸着石头过河。更何况公务员招考是目前比较公平、公正的选拔优秀人才的好方法。
据报道说,该校今年计划招聘各类学生干部140多人,报名人数则多达1200多人。这个数字不亚于国家公务员招考。学生干部竞争激烈,无非是这个舞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高校的“学生干部”无论在理论经验还是实践方面,都相对于一帮的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应该说,在这个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就业相对于一般的学生有优越性。
记得一位教授说过,中国大学越来越像官场了。其实中国的大学已经“官场化”了,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每个大学校长,包括系主任、支部书记都是有级别的,比如一些全国重点大学的校长是省部级,系主任就是厅局级。既然学校也存在官场,为何不能让公务员竞争意识提前介入高校?换种思维来观照,学生会就是一个有雏形的官场。既然是官场,又为何不能参照公务员的选拔模式来选拔学生干部?再说,高校选拔学生干部,提前引入公平竞争意识,对学子也是一种锻炼。至少他们懂得毕业以后考公务员,就是这样公平竞争的。公务员笔试和高考差不多,是非常严格的,而面试是评委当场亮分,在众目睽睽下,评委是不敢偏重于某个人的。所以我在前面说了是当前比较公平、公正的选拔方法。
有人说,公务员考试可以考察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却不能考察出人的道德水准。建议大学学生会在招聘新人的时候不能一考就拍板,应该留出一定的试用期,来确定新人是否适合学生会工作。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其实,公务员提拔于领导干部大多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转任。显然,如果在大四这样做就行不通,因为他们一年之后就毕业了。该校为何提倡“这种招考制度今后还将在各个二级学院进行推广”,我想就可能考虑到这个因素,当然,可以把试用期缩短一些时间,比如一个学期。
不过有一些人的担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比如怕易流于形式。如果该校不能按照严格的程序,做到公正、公平来招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说,这种用公务员录取方式选拔学生干部的新尝试,也是对高校的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