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洪巧俊评论 | 
 
 
 
 
事实上,中国在许多领域里是“阴盛阳衰”,最典型的莫过于体育。教育的“阴盛阳衰”应是一种必然现象,首先从教师队伍来说,就是“阴盛阳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试问能逢到几位男教师教课?《山东中小学女教师偏多学校“求男若渴”》这是2006年2月28
日《齐鲁晚报》的新闻标题,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负责人说,目前学校里女教师占到了七成还多,所以在招聘时男生应聘相对有一定优势。杭州一所名校(小学)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女同志273人,16位男同志有7位在后勤工作,其他9位男老师中有6位是教体育和美术的,只有1位男教师教语文,2位教数学(2007年8月30日《教书育人·校长参考》)。一所学校里需要一定比例的男教师,这样才能刚柔并济,促进学生的心理、人格全面发展。没有男性教师的学校,显然少了一些野性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温文尔雅、逆来顺受,缺乏个性张扬、敢于挑战的精神。
 
 
 
 
今年安徽專科(高職)以上的上線率,每100個學生中就有85個是女生,15人是男生。這一數據創下了國內此類統計中女生所佔比例的新紀錄。有專家認為,男女之間並不存在能力上的差異,而是現行考試模式更適合女性。
教師「求男若渴」
出現高考上線率男女比例15︰85這個數字,的確意味深長。其實「陰盛陽衰」的高考現象並不是安徽的專利,在全國來說也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現象也不是一年就能形成的,而是多年慢慢累積的效應。今年8月,我參加了當地的「普通高考文理科前十名考生」表彰會,文理三名狀元(理科兩名考生並列652分)全是女生,受表彰的22名考生中女生佔了16名。我還多次參加了一航空公司向三個地級市的高考狀元贈送機票儀式,看到的高考狀元大多是女生。
前段時間媒體不是報道了江蘇省公布的高考新方案嗎?如果只考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江蘇的高考「陰盛陽衰」就會更加突出。毫無疑義,這樣的方案顯然會對強記能力更強、並擁有語言學習天賦的女生更為有利,並會進一步影響到上大學的男女生比例的變化。
事實上,中國在許多領域裡是「陰盛陽衰」,最典型的莫過於體育。教育的「陰盛陽衰」應是一種必然現象,首先從教師隊伍來說,就是「陰盛陽衰」。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初中、高中,試問能逢到幾位男教師教課?《山東中小學女教師偏多 學校「求男若渴」》這是去年報上的新聞標題,一所省級重點中學負責人說,目前學校裡女教師佔到了七成還多,所以在招聘時男生應聘相對有一定優勢。杭州一所名校(小學)有教職工289人,其中女性273人,16位男性有7位在後勤工作,其他9位男老師中有6位是教體育和美術的,只有1位男教師教語文,2位教數學。一所學校裡需要一定比例的男教師,這樣才能剛柔並濟,促進學生的心理、人格全面發展。
沒有男性教師的學校,顯然少了一些野性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大多溫文爾雅、逆來順受,缺乏個性張揚、敢於挑戰的精神。
重男輕女觀念轉變
問題是大學畢業的男生大多不願去學校教書,而在學校的男教師卻絞盡腦汁跳出教師隊伍。十年前,我在家鄉縣委部門工作時,單位13人竟然有9人來自教師隊伍,其中8人是男教師。如果作一項調查,看看全國有多少公務員是從教師隊伍出來的,這個數字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個龐大的數字裡男教師佔多數是無疑的。本來學校就男教師少,大量流失,就使得學校的男教師更少。學校男教師很少,與「陰盛陽衰」的高考現象有沒有關係呢?
從報道看,最偏僻的學校,「陰盛陽衰」的現象最典型。應該說,這種典型是社會的進步,說明偏遠鄉村的農民重男輕女的觀念在轉變,對女孩子的教育重視起來了。但也說明了「留守孩子」的問題,父母出外打工,看守這些孩子的都是爺爺、奶奶,而女孩子天生安穩些;而男孩子天生好動些,令爺爺、奶奶難以管教,這也是許多鄉村家長悲哀地認為:「男孩越來越難上大學了」的重要原因。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