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人看好汉字水平考试?

(2007-09-18 07:32:34)
标签:

评论

洪巧俊

 
从首场汉字水平测试就难倒专家说起
  2007-09-18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首场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上海率先开考。据了解,达到一级水平适合担任记者、编辑、编审等工作,公务员、教师可能需要二级水平。

  对于汉字水平这样的考试,我想没有多少人看好。没人看好,是因为测试是一刀切地分级。当考试成为一种呆板的形式,就会令人生厌。

  应该说,实行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初衷是好的,正如专家所说,运行得好,不仅对语言测试学科本身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我国国民正确使用汉字和使用母语的能力能够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但要“运行得好”,并非一件易事。

  我国许多测试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往往后来就变味了,有的还沦为有关部门敛财的工具。拿新闻工作者晋升中级职称来说,有4种考试要达标,否则就无法晋升。比如考英语,许多人荒废了多年,因为工作根本就与英语搭不上架。为了晋升职称,就得“如今英语从头越”。但没有意义的事,有关部门为什么热衷去做?说穿了就是利益驱使。英语光报考费就数十元,就那么一张卷子需要数十元的成本吗?

  首场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上海率先开考,据说难倒了语言专家。能难住专家的考试有本末倒置之嫌。这样的“考题”,无疑会难倒更多考生。报道说,达到一级水平的才适合担任记者、编辑、编审等工作,如果没有达到一级水平的,是不是不能当记者、编辑?笔者想,这样的试卷如果拿给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教育专家、出版家去考,相信也有人考不到600分。有报道说,上海一位作家的作品被选作了高考语文的试题,而出题的偏与怪,却连这位作家也答不上来。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曾几次做过小孙女的标准化试卷,最好的一次成绩也只有60分。  有人善于考试,有人天生不适合考试,古代失意考场、领骚文坛的诗贤文圣很多。所以说,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不能成为衡量一切与文字有关行业的职业能力的统一标尺。如果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英语职称考试一样,成了一种形式,成了攫取利益的工具,那就不如不考。考试的目的是促进学习,有利于事业发展,而不是吓跑学者,因噎废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