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天书病历症把把脉

(2007-04-08 11:26:22)
 
给天书病历症把把脉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看懂的书是“天书病历”, 坊间经流过一个笑话,一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看着上面有个惊叹号,忙问护士这是什么?护士说,这没有什么,就是打点滴么。“天书病历”一直为人诟病,具有讽刺味的是这个流行病症,却已成了医院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了。就连那些聚集高手如林的大医院至今对这种“疑难”病症束手无策。
   当然,这个病症不会令医生烦恼,而是令患者忧虑,更使医院的管理部门为难。对于医生的“天书病历”,患者可谓是群起而攻之,投诉到管理部门的信件也是日渐增多。为医治“天书病历”症,卫生部将于5月1日起实施《处方管理办法》,该办法将明文禁止字迹潦草、胡乱涂抹、难以辩认的医师处方。
    说到底,“天书处方”背后还是个体利益中的猫腻性问题。“天书”的目的就是让圈子外的人看不懂,如果患者或患者家属看懂了,就可能不在医院拿药,显然就减少了利润,医院的收入有一大块是来自这虚高的药品。医生多开处方,开昂贵的药是有回扣和提成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再说,人家医生写“天书处方”是出于人道主义,目的也是不让患者知道,假如让患者知道了医院的药价要比外面药店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一时气上心来,就会加急病情;要是重病者还会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要是知道,气出病来,虽然医院和医生都能增加收入,但对于患者家庭来说不是屋破又遭连夜雨吗?
    不过我还是担心卫生部禁令的效应,人家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卫生部只是下下文件,没有“重药”防治,要根除这种病症还很难。这“天书处方”和吃喝风一样,都是个痼疾。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公款吃喝总额达2000亿元,相当与一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三令五申,禁止公款吃喝,各种媒体也不断选择典型曝光,而公款吃喝仍屡禁不止,势头不减反增。其真正之因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实这天书病历症要却治比吃喝风简单多。那就是推广电子病历 ,计算机打出来的病历,都是标准字,端端正正,让人一目了然。4月6日《 珠江时报》报道, 广东已确认了“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正在全省县及县以上医院推行。  广东省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说,广东1427家卫生院中约4成以上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建设。佛山市早在两三年前,就有17家医院在部分科室开始推行电子病历。实践证明, 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可以消除医疗服务价格和药价不透明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之前病人在转院治疗时,碰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在前家医院做过的检查要重新再做一遍。在各家医院实行联网之后,患者的病历信息可以在医院间实现共享,由此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但就是这样好的事,为何进展不快?除了实施电子病历要一笔开支外,有人怕出现医疗纠纷的时候,单纯的电子病历并不能保证能为法庭所采纳。其实这并不难,把电子病历打印出来,医生亲手签名不就有了法律效力吗?或者把医生已经签名完毕的电子病历实时传送到管理部门进行备份。要我看,真正的原因不是这些,而是一旦实现电子病历,就太透明了,患者或患者家属就有可能及时查看得到病历,甚至复制下来。而一旦透明了,医院的利益岂不就在上级部门和群众那雪亮的眼睛的监督之下?这就是“天书病历”症不能治愈,电子病历进展不快的根本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