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读”穷人孩子的一场苦宴
有一首歌很流行,名叫《半工半读》:“烦人的闹钟一响起,依照惯例起个大早,两眼惺忪还没睡饱
……就连刷牙洗脸买个早餐时间都不够,搞的自己像一苹饥饿无比的臭虫。”这首歌却是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半工半读”学生的真实写照。
春光明媚的3月,正是学生开始崭新学习生活的时候,然而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的部分同学却难有平静的心情上课。其中一名女学生更是死活也不肯到学校报到。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得这名艺校女生甘愿放弃自己喜爱的专业和前途?原来所谓的“半工半读”变成了一半是读一半是陪,这个“陪”就是陪人跳舞陪人喝洒。学校把她们送到了福建泉州的慢摇吧、演艺吧、酒吧和夜总会里去“上工”。跳舞要从晚上8时跳到凌晨2时,或者等客人点她们到包房里陪酒。她们常常被客人强迫喝酒喝到吐,有时还烂醉如泥;有的女孩被一些叔叔、爷爷辈的人摸来摸去,也不敢吭声。当她们向学院的领导和班主任打电话,讲述她们的遭遇,可老师们总说“你们和公司负责人讲”或“这事不是我管,你们找学校领导”。孩子们根本不敢跟公司负责人讲,因为负责人告诉过她们“有人跑了被抓回来,被打得很惨”。那时候,她们真的感觉很无助,很害怕,只能抱头痛哭。(2007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报道说,2006年4月,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和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农村劳动资源开发促进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6年度云南省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青年助学行的通知》,面向全省挑选具有一定艺术潜质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举办“半工半读”特色班,学习期间免收学费和住宿费,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上书。但事实上是这些孩子用屈辱和泪水换取了自己的学费,在所谓“半工”期间,她们每月800元钱,其中
500元被扣掉交到学校交学费去了。
常说学校是一方净土。学校应是道德的净土,知识的沃土,环境的净土。可是发生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的“半工半读”,让人感觉到这哪是一方净土?那些老师的行为简直就是不道德的粪土。“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永恒不变的千古本色。但时下,发生在职业艺校领域中一起起扭曲的教育方式在颠覆着这个理念。一些学校早已把半工半读作为学生获取经济利益、缓解学费困难的一种手段。其实艺术学校让学生当“三陪女”的新闻已是屡见不鲜,前不久媒体报道了桂林舞蹈学校送22名女生到杭州做“三陪女”的新闻。让艺术班的女学生去酒吧、夜总会跳舞,虽然与“读”有点联系,但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亵渎师德、师道的“逼良为娼”?
http://photocdn.sohu.com/20070301/Img248438436.jpg
需要“半工半读”的孩子毫无疑义都是穷人的孩子,因为他们交不起学费,让孩子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学点技术,今后有一份工作。但她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半工”会成为“伴陪”,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会出卖灵魂,要她们去做“三陪女”。记得《无极》导演在针对网络上恶搞此片时,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套用这句话来评介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这所谓的“半工”是不是把学生的另一半(美好的心灵)卖掉了呢?
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那位死活也不肯到学校报到,躲在家里不肯见人的学生,是因为“半工”后而感到极大的羞耻。那些把学生推向酒吧、夜总会做“三陪女”的老师感到羞耻了吗?我们的社会应该为这而感到羞耻和反省。
不是因为穷,谁还会让孩子“半工半读”?“半工半读”千万不要再成为穷人孩子的一场苦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