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副县长的话为何不能信以为真?

(2007-03-14 15:51:40)

 

 官员的话风也该问责

 2007年03月15日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洪巧俊

  题由:副县长忽悠农民工承诺还薪却食言

  还耍赖:谁叫你当真

  山西消息 近两年来,山西运城市绛县103名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遂到运城市委反映。去年1月10日,绛县县政府得知情况后,派副县长陈力田到运城去劝解。经协商后,陈力田向农民工代表写下书面保证:三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但当农民工代表回到绛县后,一年多过去了,副县长的这个承诺却没有兑现。

  今年3月8日上午,陈力田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去做劝解工作就是让农民工回绛县了事,“写承诺的事儿怎么能当真?”“此事并非我一个人说了算。”

  “写承诺的事儿怎么能当真?”“此事并非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位副县长倒说了一回真话和大实话。如果熟悉官场游戏规则的人,就知道这位副县长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兑现的,此事的确他一个人不能说了算。要从县财政支出13万元钱,如果这位副县长不是分管县财政工作的,说了也就等于白说,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力说这话,即使他是分管县财政的副县长,事先也要向县长报告,征得县长的同意,县财政方能支出这笔钱。13万元钱,对于一个县来说不是大数字,但问题是谁也不敢开这样一个口子,如果开了这样一个口子,今后企业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是不是都要从县财政支出?真正的解决途径,还是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通过法院裁决和强制执行,迫使拖欠企业偿还农民工的工资。

  副县长承诺并写下书面保证,是农民工“闹”到上级领导那里疏散“闹事”农民工的一种“应急措施”。在领导面前,这位副县长只有让农民工尽快从市委领导那里撤回。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但在上级领导或群众面前,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似乎成竹在胸,这却是某些官员“应急”的惯用动作。许多农民去北京上访,北京打电话到当地,当地就会立即派官员去北京,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唯一的一条就是把上访的人带回到当地,所以像这位副县长承诺不兑现的事也就是常见的事。这也是群众为何对一些当地官员说的话大打折扣的根本原因。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不良风气,背叛承诺,是对民众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将损害政府的威信,伤害公众的尊严。

  官员承诺不兑现,说话不能当真,也是一种极为恶劣的“话风”,群众早已深恶痛绝。干群关系就是在这样的假话、大话、虚话中疏离远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谎话、不负责任的话和无情的话中受到严重损害,干部的威信在群众眼里也就是在这样的“话风”中一落千仗的。2006年9月,《小康》杂志和新浪网举行的“信用度最低的职业群体”调查中,“政府官员”竟然被选在第一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从小就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的官员难道不知道其中教训 。一次说谎,群众会信以为真,二次说谎半信半疑,三次说谎就没有人再相信。就象那个被狼吃的小孩,最后说真话,也没有人听。说谎只能解决一时,还有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进一步激化矛盾。

  我们曾经多次整顿过文风和会风,禁止“八股文”,遏制文山会海,对消除官僚作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对这种官员的恶劣“话风”,也应禁止和整顿,并通过问责、惩戒,来遏制这种不良习气。只有通过问责、惩戒,才能改变这种“话风”,让官员说出老百姓爱听的实话、真话、有人情味的话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