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由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中国经济周刊》撰文说:“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不仅国际社会难以接受,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容忍。”
成思危副委员长此番话切中时弊,让人深思。“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应当大力提倡,还应拿出强有力的措施来推行。“中国企业不负社会责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相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过分热捧GDP。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招商引资,对企业的无德行为大多采取接受、默认,甚至保护、纵容的态度。国家安监局李毅中局长曾透露,中国由于生产安全问题每天死亡320人,一些矿难完全是黑心矿主与地方官员相勾结,无视矿工死活、非法开采所酿成的恶果。有些跨国公司以本土化为名漠视社会责任,去年就有33家在华跨国公司被环保部门列入了水污染黑名单。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事实上,中国的不少企业是靠糟蹋庄稼而肥的野马:有靠掠夺国有资产一夜暴富的,有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攫取资本的,有靠偷税漏税、克扣工人工资积累财富的……这些损人利己、为富不仁的做法,当然不能让广大老百姓接受。
成思危副委员长的文章为解决这个问题破了题,但在现实中要解决这个问题还相当艰难。多年来,中国企业大多像脱缰的野马,他们对“资本无道德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一时要他们扭转这种习惯并非易事。依我之见,解决这个问题之难,最重要的还是地方官员没有在“资本无道德论”中醒悟过来。如果已经醒悟过来了,一些地方政府也就不至于时至今日还在实行零地价、减免税收的做法来招商引资。零地价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而减免税收损害的却是国家利益。
有人说,“资本无道德”首先是一种“制度无道德”。消除资本的暴力,则在于制度正义。但我认为,中国并不缺乏制度。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是缺乏制度吗?显然不是,而是监督不到位,惩处不得力。说到底,“资本无道德”,其实是“监管无道德”、“官僚无道德”。
要改变“资本无道德”的状况,政府应该先自责。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爹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政府作为主管部门,自己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不是盲目追求政绩,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勇担社会责任。毫无疑问,政府是遏止“资本无道德”的重要力量。正人先正己。如果政府官员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用这把尺来衡量自己的政绩,就不会对那些无道德责任感的企业放任不咎,更不会纵容和保护。假如政府对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给予奖掖,对无社会责任感企业予以惩处,“杀无赦”,这就给了企业老板们一个风向标:守法致富、贡献社会,前途一片光明;为富不仁、损害社会,发展到了尽头。他们显然会权衡利弊,成为有德有为的企业家。
当然,培养有社会责任感企业,还应该全国一盘棋,否则只是个别地方个别企业有责任感,他们就会觉得“吃亏”,最终会夭折。对于那些“靠糟蹋庄稼而肥的野马”,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驯服,而且政府还应积极担当给“野马”套上笼头的责任人。如果政府不能担当起这个责任人,要让企业家们做到资本有道德就难。我们总不能让企业老板发财,全社会为他买单的现象老是这样继续下去。如果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和谐目标的最终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