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洪巧俊
广东人有句俗语:“唔怕生错仔,最怕改坏名。”对取名重视的不仅仅是粤人,其他地方也一样。古人云:“艺由己立,名由人成。”姓名是一个人的符号象征,姓氏是世袭的,无法改变,唯有名字可以选择,于是人们在取名上总是绞尽脑汁,花上心思,甚至找高人指点迷津,既要讲字形笔画,又要讲读音平仄,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涵义。这讲究名的仍然是读书人,对于那些斗大的字也不识一箩的乡野耕夫,毕竟被书香墨趣所遗忘,不能一窥中国文字曲径通幽的精深隐喻,我出生在乡村,那些“狗二”、“小牛”、“疤子”、“梭子”……至今耳熟能详。盖因生存之艰难,连生孩子也只得广种薄收,不如起个猪狗贱名,粗生粗养。
谈到取名,很多人认为,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一个符合命理五行、数理格局的吉祥名字,对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事业有极强的灵动力和暗示力,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既然如此,这就难怪为人父母者对孩子取名总是那么慎之又慎。
朋友是名气不小的青年作家,他的太太是中文教师,却为孩子取名犯难。两个知识分子为一名而犯难,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他告诉我,妻子怀孕了,夫妻俩就为孩子取名,他们一共取了6个名字,男孩3个,女孩3个,且在10月怀胎中不断地酝酿和变换着名子。孩子出生了,是男孩,却没有去上户口,原因是3个名不知取哪个好,一直拖了两个多月,打电话叫我去看看,我看了三个名,都好,且笔划不是二十一画,就是三十一画,不知挑选哪个?于是我对他说:“抓阄凭天意吧!”
其实取名难,我是遇到过多次,妻子怀孕6个月后,知是女孩,我们取了3个名:洪露、洪权、洪玥雯,前面2个是我妻子取的,后面的是我取的。我去派出所上户口,首先排除了洪权,这个名字太男性化了,我的首选当然是自己取的。可那户籍民警在电脑中好久打不出“玥”字,既然打不出,洪露总能打得出?回来给妻子说,妻子以胜利者的姿态笑了。
生活中取名的事无所不在,从人物到街巷、名山大川、旅游景区、亭台楼阁、工商企业等,这些都牵涉到取名的环节。命名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被命名者的形象,也关系到社会、历史等方方面面。不过要想使名字成为个人独有的语言文字标志,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体现主人的个性特征,这就人们常说的“个性塑造法”。取名要取到观其名便识其性,见其人便知其名,使名字在与主人的高度统一中获得永久的生命力,那就是高人了。
艺人们以独特的成型技法,塑造出各种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及圆案形体,但往往苦于取名。潮州的壶艺大师章燕明常拿壶来让我取名,总让我想得头昏脑胀。其实,在壶艺界,从文人趣味上升到哲思境界是非常少,大多的壶名都是以型命名。赏壶也和赏文一样,不仅在于形者的外美,更要重于意者的内美。形之美是指壶的细巧、均匀、流畅的陶体以及种种逼真、抽象、夸张的造型,有如文章中语言与文笔的精粹;意之美是指壶深邃而幽眇的韵味,也就是一把壶所能表现出来的生命之魂,这就有如文章中精神与思想的升华。而为壶艺大师的壶取名,就好比是为一篇美文做标题,解读就是要写出美文的中心思想,短小精悍,还要文笔凝练。要读懂这篇“美文”,当然就要懂壶艺,否则就无法命名和解读。
壶艺大师章燕明拿了两把壶的图片给我,说是这两壶要送到中央美术馆参展,要我命名和解读。这两把精致的朱泥手拉壶我在他家早看过,名字已有,只不过大师不满意。我叫他把照片放在我家,待我慢慢想。 两壶都是朱泥提梁壶,其中一把第三天就取好了叫《圆》,解读是这样的:朱泥提梁壶《圆》,是用一个“圆”字贯穿始终的作品,梁、的(di)、盖、身、底、嘴,所有的构件都是圆的。梁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虹,意华光普照;的如“1”字,圆筒身,意“一筒(统)江山”;底圆球形,意大地母亲;嘴如腾飞的巨龙。肩的上半部又犹如一轮圆月。作品气度非凡,润泽生辉,且意境深远,达到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统一的妙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而另一把一个星期也没有命名,而北京又催得急。我天天看着那图片就是没灵感。一天早晨,北京一知名评论家来电谈及三月底在长沙召开时评研讨会,一别多月没联系时,突然想到我们去南岳衡山,看着那把茗壶的图片,灵感来了,那弯弯的“提梁”不是彩虹吗?那“盖”不就是南岳?那“的”不就是衡山的中华大鼎?那壶身不就是地球?就这样《长虹贯岳》的名横空出世了。我忙给对方说:“对不起,等一下我给你打电话!”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地写了起来:“奇思妙想的《长虹贯岳》,构图布局无不表现了它的思想、意境、情感,作者在这窄幅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提梁犹如一道气势磅礴的长虹(天),壶盖如一座高山(南岳衡山),壶的象一座大鼎(中华万寿大鼎),壶身如运动的地球(大地)。整个作品突出了“天地人和”的艺术形象。壶造型简洁新颖,结构科学,泥质优良,线条明快,制作严谨,是一件深厚的大气之作。”短短200字一气呵成。高兴得立即打电话给壶艺大师章燕明,他听后也非常高兴,连连说好。看来取名的确包含着天经地纬的玄学道理。
壶艺大师章燕明,从艺四十多年,技艺精湛,被誉为当代手拉坯朱泥壶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秉承祖艺,博采众长,作品以精、巧、细、薄之风格风靡海内外。其壶艺之美之奇,让人叹为观止。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大奖,《鱼乐图》、《祝寿壶》、《西施竞艳十全壶》被国务院紫光阁收藏。壶好也要名好,《长虹贯岳》、《圆》两壶名与解读传真到中央美术馆后,当即回电说:非常有意义。展出后,有专家称它们是最具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壶艺作品。
日前,壶艺大师章燕明创作了一套十二把的作品,我替他命名为——云雨巫山十二壶(峰)“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这套“云雨巫山十二壶(峰)”,将自己的个性、思想寓于壶中,托物喻事,意趣天成,境界深远。作品泥色俏丽,线条飘逸,合度流畅。十二壶整体形象生动,形、神、势兼备。有意思的是量积由大至小,大十二杯、小一杯,依次顺减,犹如由近及远观看十二峰,气势峥嵘。十二壶环环集于一体,犹如浮云细雨,添了神秘色彩。
取名的故事很多,据说当年革命样板戏《龙江颂》里的第一号英雄人物“江水英”,她的生活原型是福建白龙江一带的两位公社大队干部,一个叫郑饭桶,一个叫郑流涎。爹娘怎会起这等名字?不消说,就是温饱问题始终未解决,“流涎”是现实,“饭桶”是梦想。再说我们两位岭南名人康有为和梁启超,要论名字,一个确实有为得很,另一个既承先启后又颇具超越性,康梁几乎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壶艺大师章燕明对我说,好壶也要好名,一个壶命名得好,身价陡增十倍,甚至百倍。取名如此重要,能不难吗?俗气了不好,空洞了不实,虚伪了不真。想要寓意深刻,又能惊动四方,又得表现自己的个性,实在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啊!
广东人有句俗语:“唔怕生错仔,最怕改坏名。”对取名重视的不仅仅是粤人,其他地方也一样。古人云:“艺由己立,名由人成。”姓名是一个人的符号象征,姓氏是世袭的,无法改变,唯有名字可以选择,于是人们在取名上总是绞尽脑汁,花上心思,甚至找高人指点迷津,既要讲字形笔画,又要讲读音平仄,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涵义。这讲究名的仍然是读书人,对于那些斗大的字也不识一箩的乡野耕夫,毕竟被书香墨趣所遗忘,不能一窥中国文字曲径通幽的精深隐喻,我出生在乡村,那些“狗二”、“小牛”、“疤子”、“梭子”……至今耳熟能详。盖因生存之艰难,连生孩子也只得广种薄收,不如起个猪狗贱名,粗生粗养。
谈到取名,很多人认为,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一个符合命理五行、数理格局的吉祥名字,对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事业有极强的灵动力和暗示力,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既然如此,这就难怪为人父母者对孩子取名总是那么慎之又慎。
朋友是名气不小的青年作家,他的太太是中文教师,却为孩子取名犯难。两个知识分子为一名而犯难,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他告诉我,妻子怀孕了,夫妻俩就为孩子取名,他们一共取了6个名字,男孩3个,女孩3个,且在10月怀胎中不断地酝酿和变换着名子。孩子出生了,是男孩,却没有去上户口,原因是3个名不知取哪个好,一直拖了两个多月,打电话叫我去看看,我看了三个名,都好,且笔划不是二十一画,就是三十一画,不知挑选哪个?于是我对他说:“抓阄凭天意吧!”
其实取名难,我是遇到过多次,妻子怀孕6个月后,知是女孩,我们取了3个名:洪露、洪权、洪玥雯,前面2个是我妻子取的,后面的是我取的。我去派出所上户口,首先排除了洪权,这个名字太男性化了,我的首选当然是自己取的。可那户籍民警在电脑中好久打不出“玥”字,既然打不出,洪露总能打得出?回来给妻子说,妻子以胜利者的姿态笑了。
艺人们以独特的成型技法,塑造出各种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及圆案形体,但往往苦于取名。潮州的壶艺大师章燕明常拿壶来让我取名,总让我想得头昏脑胀。其实,在壶艺界,从文人趣味上升到哲思境界是非常少,大多的壶名都是以型命名。赏壶也和赏文一样,不仅在于形者的外美,更要重于意者的内美。形之美是指壶的细巧、均匀、流畅的陶体以及种种逼真、抽象、夸张的造型,有如文章中语言与文笔的精粹;意之美是指壶深邃而幽眇的韵味,也就是一把壶所能表现出来的生命之魂,这就有如文章中精神与思想的升华。而为壶艺大师的壶取名,就好比是为一篇美文做标题,解读就是要写出美文的中心思想,短小精悍,还要文笔凝练。要读懂这篇“美文”,当然就要懂壶艺,否则就无法命名和解读。
壶艺大师章燕明拿了两把壶的图片给我,说是这两壶要送到中央美术馆参展,要我命名和解读。这两把精致的朱泥手拉壶我在他家早看过,名字已有,只不过大师不满意。我叫他把照片放在我家,待我慢慢想。 两壶都是朱泥提梁壶,其中一把第三天就取好了叫《圆》,解读是这样的:朱泥提梁壶《圆》,是用一个“圆”字贯穿始终的作品,梁、的(di)、盖、身、底、嘴,所有的构件都是圆的。梁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虹,意华光普照;的如“1”字,圆筒身,意“一筒(统)江山”;底圆球形,意大地母亲;嘴如腾飞的巨龙。肩的上半部又犹如一轮圆月。作品气度非凡,润泽生辉,且意境深远,达到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统一的妙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而另一把一个星期也没有命名,而北京又催得急。我天天看着那图片就是没灵感。一天早晨,北京一知名评论家来电谈及三月底在长沙召开时评研讨会,一别多月没联系时,突然想到我们去南岳衡山,看着那把茗壶的图片,灵感来了,那弯弯的“提梁”不是彩虹吗?那“盖”不就是南岳?那“的”不就是衡山的中华大鼎?那壶身不就是地球?就这样《长虹贯岳》的名横空出世了。我忙给对方说:“对不起,等一下我给你打电话!”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地写了起来:“奇思妙想的《长虹贯岳》,构图布局无不表现了它的思想、意境、情感,作者在这窄幅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提梁犹如一道气势磅礴的长虹(天),壶盖如一座高山(南岳衡山),壶的象一座大鼎(中华万寿大鼎),壶身如运动的地球(大地)。整个作品突出了“天地人和”的艺术形象。壶造型简洁新颖,结构科学,泥质优良,线条明快,制作严谨,是一件深厚的大气之作。”短短200字一气呵成。高兴得立即打电话给壶艺大师章燕明,他听后也非常高兴,连连说好。看来取名的确包含着天经地纬的玄学道理。
壶艺大师章燕明,从艺四十多年,技艺精湛,被誉为当代手拉坯朱泥壶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秉承祖艺,博采众长,作品以精、巧、细、薄之风格风靡海内外。其壶艺之美之奇,让人叹为观止。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大奖,《鱼乐图》、《祝寿壶》、《西施竞艳十全壶》被国务院紫光阁收藏。壶好也要名好,《长虹贯岳》、《圆》两壶名与解读传真到中央美术馆后,当即回电说:非常有意义。展出后,有专家称它们是最具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壶艺作品。
日前,壶艺大师章燕明创作了一套十二把的作品,我替他命名为——云雨巫山十二壶(峰)“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这套“云雨巫山十二壶(峰)”,将自己的个性、思想寓于壶中,托物喻事,意趣天成,境界深远。作品泥色俏丽,线条飘逸,合度流畅。十二壶整体形象生动,形、神、势兼备。有意思的是量积由大至小,大十二杯、小一杯,依次顺减,犹如由近及远观看十二峰,气势峥嵘。十二壶环环集于一体,犹如浮云细雨,添了神秘色彩。
取名的故事很多,据说当年革命样板戏《龙江颂》里的第一号英雄人物“江水英”,她的生活原型是福建白龙江一带的两位公社大队干部,一个叫郑饭桶,一个叫郑流涎。爹娘怎会起这等名字?不消说,就是温饱问题始终未解决,“流涎”是现实,“饭桶”是梦想。再说我们两位岭南名人康有为和梁启超,要论名字,一个确实有为得很,另一个既承先启后又颇具超越性,康梁几乎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壶艺大师章燕明对我说,好壶也要好名,一个壶命名得好,身价陡增十倍,甚至百倍。取名如此重要,能不难吗?俗气了不好,空洞了不实,虚伪了不真。想要寓意深刻,又能惊动四方,又得表现自己的个性,实在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啊!
前一篇:天价公墓的背后是“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