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助学贷款烫不烫手在于机制的好坏

(2006-09-20 10:55:41)
 助学贷款烫不烫手在于机制的好坏·洪巧俊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近7年来,可谓一路风雨相伴。面对这项“德政工程”,大多数银行视其为“烫手山芋”,大学生亦“想说爱你不容易”。市场风险大、无利可图、大学生诚信差、还贷违约率高等等说法几乎成了银行的“共识”,至今一些地方助学贷款工作仍然举步维艰。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放贷工作和还贷工作早已步入良性循环,还贷比率高居全国首位(2006年9月19日新华网)。
     贵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里的大学生人数违约率和金额违约率仅为3.17%和2.6%,违约率远远低于全国乃至国际上15%的水平,且大多数高校基本实现“零违约率”。助学袋款这个“烫手山芋”在贵州不烫手,还成了“香饽饽”,且出现了学生、银行、高校和社会多赢的格局。对照前一阵子媒体纷纷报道有关部门对助学贷款的忧虑和一些银行停办助学贷款,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到深思。据报道,海南省部分高校还贷违约严重,将被银行“停牌”。其中海南某职业学院学生还款违约率达74%,而另上一所大学的学生还款违约率也高达69%。为什么以上高校学生还款违约率哪么高?为什么贵州的大多数高校可实现“零违约率”?
     几年来,由助学贷款引发的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始终与助学贷款如影随形。一些银行总是将违约率高归结于学生诚信差,这个观点我始终认为失之偏颇。应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是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群体,商业银行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并不大。从长远看,帮助他们就学成才,也是为银行培育未来的优良客户。我们不妨听听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办主任周忆江是如何说的:“当代大学生仍然是优秀的,是可爱的,我们不仅不能埋怨他们,反而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贵州实践来看,进入最后还款期的学生80%以上都能主动还款,其余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还,但经过追踪,只剩下百分之几的学生违约,何况这部分仍是可催还的。”对于不能还贷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他们,我们对他们了解多少?他们都是有钱不还吗?如果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生存都成问题,要马上还款,这显然是不现实。有的高校大学生一出校门就要求还贷,“不还钱不发毕业证”,这怎么不叫大学生失信?他们还没工作,怎么还贷?“不是我不想还,但现在这种情况我拿什么还?”小吴无奈地说。小吴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4年共贷了15200元。2005年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研后,他再次申请了助学贷款,然而本科时“欠”下的债眼看就要进入偿还期了。他告诉我们,虽然贷款协议里也表示学生可以提出适当推迟还贷的申请,但并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2006年8月24 日《人民日报》)。国家政策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银行相商,采取灵活的还款方式。而一些银行单方面采取格式合同签订霸王条款,贫困生被迫签约,既违反国家政策,又违反合同法的公平原则,换了任何人都可能违约。一些银行高唱“学生诚信差,市场风险大”,是为了达到不愿助学贷款的目的。不愿对贫困大学生贷款,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助学贷款不仅利率低,而且单笔金额小,笔数多,操作成本高。
     国家助学贷款正逐步成为公办高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政策体系的主体,它无疑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好政策,然而,它一路走来并不平坦。助学贷款成为“烫手山芋”,还是机制问题,贵州省的助学贷款机制值得各地借鉴。为降低银行普遍担心的贷款风险和还款违约率,提高经办银行的积极性,贵州省政府还制定了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按照“方便贷款、防范风险”的原则,理清财政、高校、学生和银行之间的责任,其中要求校方主动承担起贷款管理的相关责任,时刻跟踪贷款学生的情况,帮助银行催收贷款,为银行松绑了。良好的助学贷款机制是贵州助学贷款成为“香饽饽”的奥妙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