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故知新

(2011-12-21 22:02:44)
标签:

财经

美国

中国银行业

储蓄账户

好日子

杂谈

分类: 银行

  上个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人都买不起债券,只好把流动资产存在储蓄账户中。所有银行统一向储户提供低利率,联邦政府确保银行能够获得廉价资本并能以高利率贷出的着眼点是,创造出一个有利“差额”。差价越大,银行的利润率和安全度就越高,破产的几率就越小。

  另一方面,支付给储户的利息与利息税之差并不是通货膨胀的对手。这样一来,储蓄账户成了吞钱的黑洞。年复一年,老实本分的储户赔了钱,还投诉无门。

                                

                                                  文摘自:戴维斯王朝

——————————————————————————————————————————————————————————————————————————————————————————

  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银行与当今的中国银行业对比一下,是何等的相似啊!它们之后的数十年都安然无恙不断的壮大,从赚取“存贷差的银行业务”慢慢转换到“投资银行”。

  我们的银行现在已经开始收购或参股一些: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非银行业务,创新一些理财产品开始对一些业务收取手续费来提高利润。慢慢的开始向投行转变中,我的结论就是:中国银行业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