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 用时装点亮舞台

标签:
杨丽萍郭健刘春内蒙古日报新闻故事 |
分类: 百姓故事 |
(11月25日、26日,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将在内蒙古乌兰恰特保利剧院演出。这让我想起了郭健——杨丽萍老师的舞蹈《冻僵的蛇》的舞美服装设计者。)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一级舞美服装设计师郭健这个名字,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他的作品却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翻阅《内蒙古文学艺术人才储备库专家登记表》,郭健的主要作品栏有3页半的内容,记录着1985年至2008年他的创作足迹。有近1页的内容,记录着他的获奖情况。这些记载,立体地描述出郭健近30年的艺术之路。
郭健说自己走上舞美设计这条路是必然也是意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郭健是莫力达瓦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名不见经传,唯有从小酷爱美术算得上他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在北京基建工程兵部队文工团深造了4年后,1981年,他参加了内蒙古首届舞蹈编导研究班,成为著名舞蹈家贾作光的学生。这时候,他的艺术方向指向舞蹈编导,和舞美毫不搭界。
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前夕,已经调到内蒙古歌舞团的郭健被选入大庆献礼节目音舞诗《蒙古源流》主创剧组,职务是做一名小编导。节目排演进程中,“意外”出现了:再有几个月节目就要上演,但是演员的服装设计问题还没有解决。剧组曾考虑从北京、上海请专家,可是那些专家懂蒙古族历史吗?让他们从蒙古族服饰历史开始研究设计,显然已经来不及。
这时候,有人建议让懂美术的郭健上手。剧团领导和导演很严肃地和郭健谈话,郭健没敢不同意,自己也想冒险一拼,便接下了这项任务。他查阅了大量蒙古族历史资料,仅《蒙古秘史》就读了两遍。3个月时间,他画了100多张服装、道具设计图。没想到,他的设计图很顺利地通过了严格的审核。这个意外收获,让一天美术学校都没上过的郭健从此和舞美服装设计结下缘分。
内行看门道。贾作光看了《蒙古源流》后,了解到舞美服装自己的学生郭健所设计,欣然发出邀请,请郭健为自己艺术生涯50周年舞蹈作品晚会做舞美服装设计。郭健欣喜若狂,这对他来说,相当于一次严格的考试。他成功了,贾作光非常满意。郭健的另一个收获是,在这次晚会上结识了舞蹈家杨丽萍。
1992年,郭健收到杨丽萍的来信,请他帮忙设计舞蹈《冻僵的蛇》的舞美服装。郭健感到意外,也有些忐忑。他知道,杨丽萍在找他之前,已经请国内一些知名服装设计师参与舞美服装设计,他那时还没有超越那些大师们的自信。但是,还是接下了这项严肃的任务。“在舞台上什么样的服装设计像蛇?”困扰他很久的疑问解开那天,郭健笑了:一条线。于是,他用多棱角塑料光片在服装上设计了一条线。此后,杨丽萍又请郭健设计了舞蹈《秋叶》、《雨丝》的舞美服装。这些服装,随着杨丽萍的舞蹈走遍全国,走向了世界。
郭健在舞美服装设计上名声渐起。1995年,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艺术团向郭健抛出橄榄枝,请他设计大型民族服装晚会《东方霓裳》“风”、“雪”段落的舞美服装。其中,“花”“月”段落的设计师为上海和深圳的舞美设计名师。郭健获得了成功。紧接着,大型蒙古剧《满都海斯琴》上演,他设计的服装获得了文华奖舞台美术奖。此后,他在舞台服装设计上屡屡获奖,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2003年,国家在巴黎举办“中法文化年”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中华民族服装展演”,郭健被聘为服装设计师之一。过去,郭健设计的都是传统的民族服饰,而这一次,却是民族时装,这对他无疑是一次挑战。当他,设计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16套服装民族时装在罗浮宫勒诺大厅展演时,郭健为中国而感到自豪,为内蒙古民族文化而感到骄傲。
2008年,郭健被聘请进入奥运会服装设计组,在那里,他和国内外知名舞美服装设计师通力合作,光荣地完成了奥运会舞美服装设计工作。那是一次令他记忆深刻的学习机会,也也让他感到自己通过舞美服装设计,为国家出了点力,争得了荣誉。
近两年,郭健设计的民族歌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大型民族舞蹈《盅·碗·筷》、中国内蒙古第九届草原文化节开、闭幕式演出等舞美服装,受到国内、区内专家好评。但是,此时的郭健却变得更加谨小慎微,无论做哪一场演出的舞美服装设计任务,都会认真研究剧本,揣摩每个人物形象特点,研究节目的历史背景、民族、民俗等元素,他要求自己务必做到认真、严肃。年轻时代的冲动,经过岁月的雕琢积淀,已变得越来越凝重、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