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往返路

标签:
回家过年车票飞机北京哈尔滨杂谈 |
分类: 旅中流水 |
过年回家是开心事,但是路却难行。
倘若李白先生要是赶在现在回家过年,一定会感叹“行路难,难于回家过年”!
回家的车票,托了几拨人,在一个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之后,终于迟到一天拿到手,是软卧,是几位朋友的领导托人买上的。上了车,正好两家人一个包厢,都带着孩子,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大人也互相留了手机号。(右图:两个孩子在车上合影留念。)
到了长春,已经是大年二十九,正巧妹妹从东莞回来,前我们一个多小时到达。汇合到一起,商量如何回乡下的家。火车没有了,汽车没有了,只好打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是一辆七人座面包,说是七人座,却只有副驾和后排的一排座,最后排座是拉货用的,拆掉了。我们一共6个人,没办法,妹夫只好坐在了我们带的箱子上,一路摇晃,窗外是冰天雪地,车里是冷风嗖嗖。本来3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5个小时,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车费650元。
和家人过了大年,便筹划着返程的车票。
可返回来的车票又成了难题。本来打算走通辽,顺便和朋友们小聚,可是通辽的朋友们尽了全力,还是买不上票,蓝百合和亦秋老师几个人感到很不好意思。其实,这个时候,谁都能料到买票之难,我又怎么能有怪罪之心。只好从长春、哈尔滨想办法,返回来的消息都是买不上。我有心理准备,知道这几天的票难买,便有了走通辽坐硬座的打算。让我打消这个念头的是孩子。
最后一个办法,是坐飞机。在农村,买机票都没办法买,给呼市的朋友打了电话,还好,订上了初九的机票。心里算是安定下来。
初八,我们出发了,天下着雪。父亲在村里找了好几个人,都没有一辆能够送我们到公路边或者城里的车。好不容易有了一辆车,只能送我们到公路边。这也算是幸运吧。
到了公路边,有辆面包车停在路边,一问,能送,司机师傅没拉过客人,让我们看着给钱。车是前一天接回来的,刚跑了八十多公里。这样的续接让我比较开心,只要到了城里,就可以坐长途客车到哈尔滨了,也就两个半小时。到了城里客运站,给了30块钱,我知道我没少给,大约15公里的路程,这些钱不少,那时候,只要能走,要50我都给。
到了客运站一问,当天的客车没有了。傻眼!
想起还有个体客运站,赶紧打车去。上午的票也没有了,只有下午两点的。没有犹豫,买票,问是不是有儿童票的时候,还遭了售票员美女的白眼。哪有心情介意白眼,不让我站着,我就偷着乐了。拿上票,回味着美女售票员深情“一瞥”,到亲戚家躲寒冷去了。
幸好提前一天出发,否则,一定会误了初九的航班。
长途车上人不少,有号的对号入座,站票的挤满了过道。车还没开出客运站大门,上来一个警察,把过道里的人都赶了下去。长途车严禁超员。车上清静下来,驶出了客运站,向右上了路。而客运站沿街的商铺前,被赶下车的乘客排成一溜,跟着车走,走出一截,车停,人上车,车里又恢复了拥挤。
到哈尔滨用了两个半小时,同学接我们到他家。本来想住宾馆,可是,同学说什么也不让,只好叨扰了。第二天,在哈尔滨转了转,冻得够呛。下午三点多,同学将我送到飞机场,我本不想让同学送,同学说这个时候,打车需要200元,而且很难打上,也就没再推脱。要是在哈尔滨没有同学,事情还真难办。
上了飞机,一切便安逸起来,空姐是微笑的,过道是没人的,点心是不要钱的。我不喜欢坐飞机,飞机太吵,但是在这种条件下,想着拥挤的列车,我们真的很幸福。
这趟航班要从北京中转。儿子在北京国际机场跑来跑去,高兴成一团。嘴里却吵着:还是坐火车好,为什么要坐飞机?中转不需要出去,我们便在书摊看书。烟瘾犯了,找地方抽烟,我记得有个吸烟室的,可是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儿子自告奋勇,很快便问到了。儿子到了外面嘴勤,这倒成了优势。
飞机晚点了。
晚上十点,登上开往呼和浩特的飞机。五十分钟的空中行程,没给小吃,给了茶水。儿子俯瞰北京夜景,呜哇呜哇地叫,过了一会儿便睡着了。我看一本书,没感觉到时间有多久,便到了呼和浩特上空。走过了长途,短途在心里已经不是距离了。
到了呼市,朋友来接机,到家时,已经午夜12点。推开家门,感觉家真是好地方。儿子赖在沙发上,我也感到说不出的疲惫。好在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