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记录奥运

标签:
奥运百姓故事手记村子杂谈 |
分类: 百姓故事 |
记录奥运是媒体的职责。《百姓故事》自然不能不去关注,但是如何关注,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全世界媒体都在盯着奥运,所刊发的关于奥运的文章五花八门,几乎能够覆盖整个奥运。和网络、电视、日报想比,《百姓故事》(每周二出刊)显然不具备优势,嚼人家吃过的馍,肯定没有味道,那怎么办?如何刊发别人没有发表过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于奥运,《百姓故事》一直在策划,在寻找。奥运前夕,当奥运火炬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时候,《百姓故事》跟进了,但是绕开了那些名家,绕开了现场的浓烈气氛,将目光放在了火炬手身上,而且是百姓火炬手,有选择的讲了他们的故事;奥运会开幕当天,所有媒体的目光都盯着北京,《百姓故事》则将目光放在了赤峰市的一个村子,那个村子里,有几个耄耋老人,在8月8日登上了距离村子6公里的小山,自画五环,吟诵诗歌;奥运会召开了,媒体的目光都放在了奥运项目上,放在了金牌得主身上。此时,在时效性上没有竞争力的《百姓故事》避开热点,讲述了牙克石美女涂莉莉角逐奥运引导员的故事(点击阅读)。
从一开始,《百姓故事》就不是奥运宣传的主战场,但是,却从另一个很小的切口介入奥运宣传,保证了所刊发文章的原创性,同样起到了宣传奥运的效果。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时刻在关注奥运进程,但是基本上没有时间盯在屏幕前,获得信息的途径依靠网络、短信等渠道。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在铺天盖地的奥运文章中爆出冷门,这也算是对奥运的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