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母亲节情感 |
分类: 神形俱散 |
写母亲对我来说似乎很不容易,不知道从何处说起。这并非我对母亲的不了解,而是十分了解。十分了解了反而写不出个头绪来。或许也因为母亲这辈子很平凡,几乎没有做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想来想去,只有把对母亲的记忆的碎片整理一下,也许就能成为一篇文章。
母亲生在农家,姥爷姥姥生了七个孩子,母亲在女儿中排行老二。家境条件一般,再加上子女多,姥爷又重男轻女。母亲在家里几乎没什么地位。和其他多子女家庭一样,母亲懵懵懂懂地长大了,只上了两年学,姥爷便说:“姑娘是店,认识自己名字就行了。”母亲便在家里帮着干活。
姥爷的重男轻女的观念,直到母亲结婚有了我和妹妹也没改变,母亲不说什么,和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很传统的农家生活。在我四岁的时候,我被爷爷带到了黑龙江省讷河县,直到7岁,我才回来,这3年,我对母亲的概念是一片空白。
当我怯生生地回到吉林榆树的家时,母亲仍然埋头干自己的活。这让我有点失望。后来我上学,母亲便起大早给我做饭,这一做就是10几年。母亲没文化,不会说什么,即使在我上大学离开家的时候,二婶哭出了声,母亲依然不动声色。后来我听说,我坐上了父亲的马车,车一走开,母亲才哭出来。而后几年我放假回家、离开,母亲除了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几乎不表达对我的爱。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伤心地哭过一次,那是妹妹结婚那天。妹妹并未远嫁,婆家离我家也就100米的样子,新郎来接妹妹了,妹妹一出门,母亲便痛哭失声,好几个人都劝不住。我说,妈快别哭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果然,天还没黑,妹妹就跑家里来了,在家里磨蹭着不愿离开。还是母亲把新婚第一天的妹妹赶走了。
我参加了工作,成了家,父母的负担一下子轻了,但是他们仍然在农村种地,他们想将来到我家来的时候,能给我攒点钱。我反复劝父母别干活了,一两万块钱你们不好赚,我是很容易的。他们不听。我上班第一年听到了一件让我非常害怕的事:秋收时,往家里拉玉米秸,满满一马车玉米秸在快到村子里翻车了,母亲被压在了下面。父亲和乡亲们都急眼了,一帮子大老爷们竟然合力把车抬了起来,救起了母亲。母亲被救出来的时候,脸已经憋青了,如果再有几分钟,那后果不堪设想。我是听爸爸在事情发生了一个多月后说的。我当时就哭了,埋怨父亲不和我说,并强烈要求他们不要种地了。
我儿子出生以后,母亲很着急的撇开父亲,赶到我这里帮我带孩子。母亲喜欢我儿子胜过喜欢我,任由孩子在身上滚来爬去,而她心里,同时也惦记着不会做饭的父亲。孩子睡着了,母亲便独自发呆,我知道她在惦记父亲,就问是不是想我爸了,母亲不屑一顾地说,我想他干啥。在父亲、我和妹妹之间,母亲几乎从未流露过情感。
前不久,母亲梦见我儿子掉进了水里。醒来了就说要来看孩子,正巧我一个叔叔婶婶要来,便一道来到我家。从来到我家那天,就和她的孙子粘在了一起,满屋子随时可以听到儿子在喊:奶奶、奶奶......昨天,儿子和奶奶玩了一天,也笑了一天。今天是母亲节,我问她知道母亲节吗,母亲说春节我都懒得过,这节日还过啥。
我忽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对母亲表达我的思想了。在母亲心里,所有的爱都是含蓄的,都没有刻意地去表达。当然除了她对我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