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蒙古日报百姓故事杂谈 |
分类: 百姓故事 |
3岁女孩在列车上失踪
文/本报记者 刘春 通讯员宋德利
丈夫带着3岁的孩子去看望久别的妻子>,一路上想像着夫妻、母女重逢的场景,不用说这父女两个,就连旁人都替他们高兴。但是,这股高兴劲儿几乎是刚刚开始就噶然而止了:孩子在列车上丢了......
2007年9月24日上午,王友(化名)带着爱女王燕(化名)由重庆市云阳县后叶乡乘长途车来到成都,准备转乘火车去银川看望久别的妻子。很快,他们买上了晚22:30始发的成都开往呼和浩特的1718次列车的车票。从乡村来到天府之国,王燕自然是左顾右盼,看什么都新鲜,王友也没出过远门,车站对他来说也是“大地方”。离开车还有很长时间,王友索性带着女儿在火车站广场看新鲜,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女儿始终在他的视线范围内跑跑跳跳。这么一看就了一个白天。
晚22时,他们踏上了列车。一上车,王友便忙着放行李物品,王燕则一个人到车门处玩。刚放好行李,巡视车厢的乘警抱着王燕找到了他,提醒他要照顾好孩子,以免发生意外。王友连连点头,心里也没当回事儿。列车上人不多,他坐在124号座席,见127、128号座席没人,便让女儿坐了上去。在广场上转了一天,大人孩子都累了,车一启动,王友先将女儿哄睡,随后自己也进入了梦乡。
然而,就在他在梦乡里享受着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时,一双罪恶的黑手却伸向了小王燕。
列车在正点运行。23:23分,列车抵达德阳站,停车5分钟。
23:30分,正在熟睡的王友突然被女列车员叫醒:“你老婆带着孩子下车了,你怎么不下?”王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站起身来,向女儿睡觉的座席看去,一看,他的心立刻悬到了嗓子眼儿:女儿不见了。他意识到不妙,眼前一黑就瘫坐在座椅上。过了好一会儿,才操着四川方言说出一句话:“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哪儿来的老婆?”女列车员忙问:“你背后坐着的妇女不是你老婆吗?”王友一个劲地摇头。值乘多年的列车员感到问题严重,迅速领着王友向列车乘警报案。
王友赶紧把丢孩子的事告诉了家人和在银川的妻子,家里立刻乱作一团。他们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乘警身上。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怎么为什么要抱走王燕?她的幕后是否有人在指使?那个可疑的妇女究竟是谁?是否为幕后指使人?侦查员根据这些疑点,开始对这两人展开了调查。
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哄着王燕玩,王友自然没有介意。但是,孩子玩到哪儿,王友就跟到哪儿,叶美没有下手的机会。她决定跟踪王友妇女,伺机动手。晚上20时左右,王友带着孩子向候车室走去,叶美带着张瑶也买了车票,尾随王友父女俩上了1718次列车。上车后,她们在离王友父女俩后面坐下来,继续寻找机会。
22时左右,王友先哄女儿睡着了。列车启动后,王友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叶美观察了一下周围,有几个乘客在聊天,也有几个靠着坐席后背睡着了。当她看到王燕蹬开了被子,叶美悄悄走过去,给孩子盖好,她发现王友睡得很沉,根本没发觉她的举动,心中暗自得意。周围的乘客也以为叶美是孩子的妈妈。晚11时后,整个3号车厢的旅客全打起了瞌睡。列车快到德阳站了。叶美小声地对张瑶说:“你去把那人的钱包偷出来!”张瑶很害怕,但是看见叶美凶狠的目光,战战兢兢执行了“命令”。没想到很顺利地就把钱包偷到手了,钱包里只有200元现金。列车一减速,她就让张瑶去抱起孩子,然后拉着张瑶下了车。由于精神紧张,张瑶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下车后,叶美对张瑶说:“你学着点,先把他的钱包偷了,他就是发现孩子不见了,也没钱来追!”张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张瑶隐隐觉得,偷抱别人的孩子不对,但是自己不敢违背这位几位卖花女孩叫“大妈”的女人的意志,否则,换来的就会是打骂。她没有出路,还要依靠“大妈”生活。
张瑶3岁时,父母离婚了,而且都重组了家庭,他们都不要张瑶,她只好与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很穷,她只上了两年小学就辍学了,帮着爷爷做家务。爷爷脾气不好,把她看成累赘,经常打骂她。2006年,她挨打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流浪到成都火车站,在站前广场认识了卖花的小姑娘陈某。为了生存,她也想卖花,陈某把张瑶带回叶美的家,为叶美卖花赚钱,每天工作近13个小时。她们通常中午吃过饭就开始走街串巷的卖花,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收工,肚子饿了只能向小吃摊要点吃的东西,如果每天赚不到叶美规定的30元钱,就要被打骂。和她相同命运的小孩子还有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