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内蒙古日报百姓故事编辑 |
分类: 百姓故事 |
主持《百姓故事》版马上就到一年了,这一年里,看过的稿件约有2500篇,编辑使用的稿件约有300篇,解答接收读者作者电话约1000次。这些数字堆积起来,几乎就是我一年的工作量了。个中滋味,有苦有甜。
《百姓故事》创刊到现在,来稿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应该是喜事。但是,可用来稿比例并不是很大。我在投稿邮箱里设置了回复,强调百姓故事版为新闻故事版,强调真实性。我还声明,小说、诗歌、散文等纯文学体裁及消息、通讯非版面所需稿件。可邮箱里的来稿多数仍然为小说、散文,甚至有诗歌、纯粹的摄影作品。我感到很头疼。说明一个问题:很多作者朋友根本不看回复。不看,怕漏掉好的故事,看,无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所以,请乐意给《百姓故事》写稿的朋友们先研究一下报纸,琢磨一下版面要求,根据报纸的定位有效投稿。
今天,我就因为稿子的问题得罪了一个同事。她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拍了一组图片,图片拍得不错。交给我,想发表。记者给编辑稿子这是天经地义的,编辑没理由拒绝,但是我拒绝了,因为她给我的图片组合在一起构不成故事。我要对“百姓故事”这四个字负责,我相信自己还是能够识别什么是故事,什么不是故事。至于这位记者是不是很不开心,我不能照顾,我觉得这是对作者负责。我马马虎虎给你发稿了,你会以为你的稿件质量过关了,就会照此写下去,那我岂非害了这个作者。那我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有的作者可能会想,编辑手里的关系稿一定不少,担心和编辑没有“关系”而不能发稿。说实话,关系稿确实有,因为谁都有朋友。但是,即便是关系稿,也是能发表的关系稿,或者通过编辑处理能够见报。这一年,我没少重写作者的稿子,一是因为关系,二是故事能够改造出来。通过网上交流,我有幸认识了很多作者,至少有100多位吧,我很坦诚地和他们说过这样的话:对稿不对人。大家都认可,基本上没有靠和我认识、和我有关系而给我不能发表的稿件的朋友。这一点,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文字爱好者有种情节,都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被编辑认可,被更多的人认可。我也如此。怎么被认可呢?只有勤奋、学习、研究。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写文章也是如此。所谓的文风可能就是每个作者形成的自我规律吧。版面也是如此,每家媒体、每个版面都会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发现。我主持《百姓故事》,一直注意稳定版面的风格,以此来吸引稿件,指导作者写稿。因此我更希望作者朋友能够应和我的风格。这也许是强迫,有点不地道,但是我也只能如此。
做编辑工作,加起来应该有完整的7年了,做过伯乐,发现了一些合适的稿子和优秀的作者;也做过杀手,枪毙了好多朋友辛苦的劳动成果。做伯乐其乐融融,好好先生,我愿意这样。做枪手呢,恐怕就要背后挨骂了,甚至有人会说:这小子不是个东西,眼睛瞎了,我的稿子怎么就不能发表?!随意吧,只做好人牺牲的是整体的利益。问心无愧,足矣!至少还有几个不骂我的呢。
写了这么多,感觉像发牢骚。就这样吧,朋友们,把你合适的稿子给我,我要真实发生的故事,自己先把住错别字关哦!
《百姓故事》2008年投稿邮箱更换为:bxgsliu@163.com.
前一篇:他从《赤壁》战场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