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完刘少华老师的《丁香花开的时候》,认真地读了一遍,虽然不是第一次拜读,感觉还是心里酸酸的。于是,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家。
上午,给在长沙的妹妹打电话,让她给我寄过来几张照片。随后,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父亲在县城的一家银行取钱,妹妹给他寄回些钱来,做春耕之用。我告诉他,我准备写写家史,请他把能回忆起来的上几辈家事简单的写一点给我寄来。父亲很高兴,连说好好好,这不难。
没来得及问母亲的状况,电话已经挂断了。母亲没文化,只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她不怎么爱说话,脾气也不好,对我和妹妹的爱几乎没有用言语表达过。但是我们能够时时感受到她的爱。来呼和浩特读书,每次从家里走出来,母亲从没掉过眼泪,后来妹妹说她在偷偷地哭。但是妹妹结婚那天,母亲哭了,号啕大哭,她知道女儿从此以后不再是这家人了。
我有了儿子,母亲过来给照顾孩子,在我这里呆了一年半。她呆的很辛苦。她不习惯城市火柴盒似的生活。她还担心父亲,父亲那一辈东北农村人都不会做饭。但是她更爱孙子,正是这种爱让她留了下来。我们给儿子找了保姆,母亲回东北了。妹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母亲回去后整夜难眠,想孙子。有时候睡着了,常常会惊醒,喊着:“孩子掉地下了”。终于,因此病了一场。
母亲是善良的母亲,家是梦中的家。离家久了,想家就成了心中的痛,时时撕咬着心弦。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在家就在,对于儿女来说,想家和富裕没有任何关系。小学文化的父亲在我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告诉我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我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因为这句话,我受益匪浅,有了自己满意的事业,有了现在的家。
家离我的心太近了,但是家离我的路途太遥远。工作忙碌,即使节假日也不能回去。不过,今年春节我一定要回家,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生于斯长于斯。毕竟,家里有我逐渐年迈的双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