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从学渣到学霸的历程(一)——文化三经在孩子学习上的应用

标签:
学习成绩学霸文化三经刘孝全家长 |
分类: 文化三经 |
|智力的高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看谁的脑壳更硬
|对大脑抗压能力的训练最晚时间,最好不宜超过小学三年级。
总体而言,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升华的过程,但是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与学习活动有关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文化三经里解决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但是,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这几乎快成为让人崩溃的难题——不计成本地投入,最后是不堪入目的成绩。很多家长由此甚至不得不流着泪水承认:我的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就是智力不如人。问题是,他所承认的事实其实根本不是事实——这是在是让人痛心的一个陷阱。
早期的学习,有四个关键阶段,这四个阶段只需要有恰当的机缘(多半这个机缘是由家长或老师引渡的,但并不是绝对),没有一个孩子会变成所谓的“学渣”。从这个角度而言,除了真正的生理因素,没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学渣”,如果不幸变成了所谓的“学渣”,那一定是因为背后的父母和老师都很“渣渣”。
第一个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前
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已经不再像幼儿园那样简单,需要更持久更复杂一些的思维过程。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更持久更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孩子更持续更专注的注意力,因此这个阶段学习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学习上的注意力跟不上学习的复杂程度。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很多孩子根本坐不住,甚至会被诊断成多动症。
这个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定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水平。脱离了这个中心任务,这个阶段的努力基本以失败而告终。
而提升窍门在于:一定要及时增强孩子的脑壳硬度。其原理在于:长时间学习,需要大脑持续高速运转,长时间高速运转会产生更大热量,热胀冷缩,发热将会直接导致大脑发胀,进而大脑发疼。作为本能,孩子必须要减少头疼,就必须减少发热,因此必须降低运转速度或减少运转时间,表现在本能是不自主地转移注意力。这几乎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基本上没有任何动物会持续保持5分钟以上的高度注意力。
未经训练的孩子,也是这样。又想长久地保持大脑的高速运转同时还不胀疼,那就需要增强脑壳的抗压能力,也就是脑壳的硬度——从“瓜”壳到“钢”壳。因此,学习的注意力本质上,也是个生理问题。或者说智力的基础密码就是个生理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将其变成了命运甚至天赋的神秘问题。
如何才能增强脑壳的强度和硬度呢?有四大常见方法:一是咬牙;其实,我们古老的语言早就开出了“秘方”,咬牙,咬牙坚持,咬牙会让我们坚持得更久,而不是扼腕或者捶胸、顿足;二是吃坚果,孩子在做作业中往往会有本能要咬点东西,譬如铅笔头、手指甲或者坚硬的零食,就是长久高速运转的大脑需要更强硬度的表现,可惜常常被家长或老师喝止了,
但是又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替代(这样并不是说铅笔可以咬);三是“顶牛”,一种大人与孩子头顶头的传统游戏,这种游戏常常从一两岁就已经开始了;
四是拿“大顶”,孩子倒立,用头撑住身体。当然,还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欢迎大家在留言中补充,相互启发。
从这个角度而言,智力的高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看谁的脑壳更硬。在给奇瑞给高层辅导时,毕业自科大少年班、时任战略运营总监的茅启远先生,就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表示支持,因为他小时候经常放牛时与牛顶头。当然,在山东省图书馆给大中小学生们讲智力密码时,通过一个小学生与一个大学生现场顶牛比赛,也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了更多秘密。这个秘密在文化三经三性十二元中,属于理性的最底层。
值得注意的是对大脑抗压能力的训练最晚时间,最好不宜超过小学三年级。但是,可能有人立马会说:那照这么说,少林寺铁头功就是最聪明的人了?这就是典型的抬杠,我们只是说:大脑具备持续高速运转的生理前提,是高品质的智力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全部条件。高品质的智力还需要其它的训练。可惜的是,很多叫嚣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由于并不知道这个原理,在智力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让孩子栽倒在鞋上。
(未完待续)
文化三经唯一正式发布平台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