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大楼炭经》的跋

标签:
大楼炭经佛经解读刘孝全 |
分类: 经典解读 |
关于精编《大楼炭经》的跋
文/刘孝全
以須彌山為中心,上有二十八層天,中有四大天下,下有八大泥犁,由下而上,世界依次有風、水、地、天,這是《大樓炭經》為我們描畫的世界構成。但是,最核心的卻是“成住壞空”的自然之道——所有這一切都會崩塌、再生,循環往復,天堂與地獄一樣都無可幸免,這恐怕是本經真正的精髓了。而對於這一過程進行計量的數字,基本也是天文級的,比如“劫”。
除此之外,本經還對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寒來暑往等等,都作了解釋,因此堪稱是佛教的“自然辯證法”。當然,其中對於風雨雷電、月圓月缺等解釋,明顯與已有的常識相違背。因此,也有人據此認為本經是“偽作”。但是,不管怎麼說,本經譯於西晉,傳於隋,應該沒有太多的爭論。
更豐富的是,本經還對人類社會的形成進行了分析,這種分析與《聖經》有相似之處,始於對“滋味”對品嚐。以《文化三經》來看,其實是源於“七覺”之一的覺醒。
作為一本古經,從中還可以窺見古漢語的韻味,其中不乏大量古體字。但是,對於經中大量重複內容,翻譯過程處理得並不十分理想,為便於大家閱讀、抄錄,特在細讀四遍、抄錄一遍的基礎上,嘗試進行了精編。在盡可能保持原文風格的基礎上,力求保持經文的簡練特徵。但是囿於水平之限,很多地方不求甚解,甚至錯誤百出,僅供大家參考,也請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歡迎大家廣為傳播,印製結緣。
前一篇:甲午秋登厦门牛头山观海沧大桥感怀
后一篇:写在《新编道德经》前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