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李宗盛与沈从文的对话,看两代文人的心智模式

(2013-12-01 23:59:05)
标签:

李宗盛

山丘

沈从文

情书

刘孝全

文化

分类: 商界人文

从李宗盛与沈从文的对话,看两代文人的心智模式

文/刘孝全

 

1932年,一个文人用自己被情浸透的心,在青春与爱的横切面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

我十分犹豫了

 

81年后,又一个文人,用自己历经半百沧桑的心,在青春即将老去的时刻,唱出了半含泪水的歌声: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
年轻人

 

前者是著名的沈从文,一个才与情都不可复制的湘西背影。后者是著名的李宗盛,一个号称“音乐教父”的台湾人。

时代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但是,两位歌者关注的主题却几乎相同——人生里的爱和青春,但是其风格、感受和最终的答案却各有风景。从中,既可窥得两代文人迥异的人生格局,也可洞悉自古以来似乎从未改变的文人心性,更有意味的是,以此为例可以让我们更加熟悉文化三经的要旨。

 

第一步,我们扫描出两位兄长共同的意识,主要有:经历、时光、生命、自我、他人、爱和热情等元素。

例如,对于经历,民国的才子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同样,另一个民国的乐人也喝了不少酒,只不过是“无醉不欢”,望着大河弯弯……

对于时光,沈从文说: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而李宗盛唱到: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

对于生命,沈从文先生说:我想到这些,我十分犹豫了。而李宗盛却说: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 。一个犹豫,一个咒骂,二人的性格跃然纸上。

对于时光之河的自己,沈从文先生说: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李宗盛则感叹道: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对于他人,沈先生感受的是: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而李先生醒悟的是: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

对于爱,沈先生说: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李先生唱到: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

基于各自对爱的理解,导致了二人各自的热情,沈先生以几乎殉情的方式表白道: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而李先生则以近乎酒后的醉态辩解说:我没有刻意隐藏,也无意让你感伤。(但还是)让女人把妆哭花了,也不管。

最终,青春仍将留不住的,沈先生的态度是: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珍惜、看重并安慰,而李先生的态度则极其鲜明: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http://s1/mw690/001l0HJwgy6EF1SMsOQc0&690



 

第二步,进一步整理这些意识中的元素,按照三性十二元的结构分解,由此可知两位兄长整个心智模式的差异。例如:

从追求的人生意义(动机)上看,李宗盛则直抒胸臆地唱到: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而多情的沈先生,则满足于眼前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从性格特征(情绪与精神)上看,李先生充满了谨慎努力(攒着、侥幸)中的自嘲(嬉皮笑脸)、狂狷和粗放(放胆、咒骂、唏嘘)、倔强(频频回首、喋喋不休、不知疲倦、自不量力、至死方休)。而沈先生气质中四处弥漫的是温柔(犹豫、倾心、珍重和安慰)的坚持(只爱)。

从艺术风格上看,李先生会在平常的小语言中安放突兀的大概念,在鲜活的对比下,完成了自己希望点线面体的勾勒,体现出“教父”高超的艺术水准。而沈先生自始至终,用的都是朴实、干净、柔和的语言,没有突兀,也没有嘶喊,连标点都像是静静地流淌,漫不经心地直拨心弦,却又戛然而止,留下心被击穿后的伊人怔怔的眼神……自然更是出神入化,不愧为民国大才子。

从思维和在理智上(智慧境界)上看,李先生自始至终充满了时间思维,体现在变化中的对称性的冲突和纠结,直到最后还是困扰,分裂型的思维背后完全暴露了野蛮的情感力道。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思维,还将主导李宗盛的余生。

而沈先生则体现了广阔的空间思维,甚至将所有的时间转化成静止的空间,从而将生命定格在当下的瞬间。也正是这种力量,帮助沈从文度过了人生无数的劫难。

 

http://s6/mw690/001l0HJwgy6EF1TE8Bf75&690

第三步,也由此可推理出两个时代文人的背影。他们两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各自时代文人的代表。他们的心智模式也是各自时代文人心性的集中写真。

感谢他们。

 

 

附:沈从文《情书》与李宗盛《山丘》

情书

文/沈从文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

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

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

我十分犹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用对自然倾心的眼

反观人生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

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山丘

文/李宗盛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
嘻皮笑脸 面对 人生的难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
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我没有刻意隐藏 也无意让你感伤
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
咒骂人生太短 唏嘘相见恨晚
让女人把妆哭花了 也不管
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已经老了
尽力却仍不明白
身边的年轻人
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
向情爱的挑逗 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 直至死方休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向情爱的挑逗 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 直至死方休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