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 |


室外驱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大人煽着芭蕉扇驱赶蚊子,小孩身上涂满花露水来防蚊。至于室内驱蚊一般家庭使用蚊帐、也有用布条沾上敌敌畏挂在床头驱蚊,使用蚊香比较普遍,蚊香呈盘形,直径15厘米,为深绿色两片儿一组,使用前要掰开,睡觉前点燃一片儿插在铁皮支架上,后来有了电驱蚊器,它是用电加热使蚊香片儿或蚊香液气化,达到驱蚊效果,这玩意儿一直沿用至今。听老人讲:最早还有一种“火绳”又称“火要子”的驱蚊方法,是把蒿草、艾草的茎叶晒干,拧成绳子形状,点燃会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蚊子嗅到后就会逃之夭夭。这种“火绳”驱蚊法我没见过,但在我的记忆中,确对一种沤烟熏蚊法记忆犹新,可能是我对嗅觉的记忆超乎寻常。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儿,记得那时街道每半个月就要组织一次灭蚊行动,就是用烧“六六粉”沤烟熏蚊子的方法,“六六粉”也叫“六六六”学名:六氯环制己烷,是一种气味很刺激的杀虫剂。
白天,街道积极分子入户,按房间数发放“六六粉”,统一行动一般选择在周六晚上,因为周日大家都休息。大约在晚上7点半,时间一到,街道积极分子沿胡同喊着“点火了!点火了!”这时家家户户把吃的东西收好,关紧门窗,各家儿只留一个点火的人,家庭其他成员都到院儿外胡同里等待。时间一到,点火人将“六六粉”纸包儿放在土簸箕里,土簸箕放置屋子中央地上,用火柴点着“六六粉”纸包儿,迅速关上屋门走到院外。几分钟以后,就会看到烟雾从窗户缝和门缝中冒出,燃烧“六六粉”沤出的浓烟有一股刺鼻的味儿,当浓烟充满整个房间,蚊子、蚊卵、虫子统统被熏死了。到了晚上八点多钟,居民都陆续回家,打开门窗把屋里的烟气放净,洗洗就都睡下了,确实没有蚊子再来滋扰。
我的“老刘画画儿”已经落户今日头条。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带你走进那尘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