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2017年水墨国画《和平门》(民国景观)

和平门在正阳门和宣武门之间。原为正阳门西水关。《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西长安街,街南日河沿,下有枯渠,曰“东沟”。东沟沿,明之旧沟也,时雨积潦,沟水由化石桥出,南入护城河。由化石桥下流入护城河的水,就是通过城墙下的水关流出的。1926年西北军进驻北京,冯玉祥部下指挥士兵在西水关处开凿了两个门洞。门洞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城门刚建好,东北军阀张作霖入关,他在北京当了大元帅。为了庆祝胜利,遂把新开的城门名为兴华门。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同志。城门名定后,有人和张作霖说,李大钊的女儿叫李星华,星华与兴华谐音,1927年改名和平门。在拆建城门时一些民房也随之拆除,把城墙北面的东西向的松树胡同、中街、半壁街、新旧帘子等胡同的中段,开辟了一条由南至北的马路,因其距离中南海的新华门不远,取名新华街,以和平门为界,门里为北新华街,门外为南新华街。1958年将门洞拆除。
拆建城门施工现场
057.2017年水墨国画《西交民巷》(1930)

西交民巷与东交民巷相对映,位于正阳门内以西。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是一条古老的街巷。据史料记载,
在唐代属幽州蓟县燕夏乡。元代为大都城丽正门外的关厢地区。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拓北京南城”,将该街区圈入城内,并属大时雍坊。城墙南扩后兴建皇城中轴线上的大明门和千步廊。明正统七年(1442年)建中、左、右、前、后五军督府、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于大明门之西。明天顺至成化年间(1457年-1487年)西交民巷逐渐形成胡同。到明晚期,从南方运来的糯米在这一带卸运,大时雍坊地区已成为铺户聚集之地,万历年间有上上户99户,上中户33户,上下户29户,西交民巷是一处繁华富裕的街区。南方糯米又称江米,当时该街以兵部洼胡同为界,东段原称西江米巷,西段称东壁街,清代,此地属镶蓝旗。原五军都督废除,改为民居胡同,取谐音改为西交民巷。1965年两街合并统称西交民巷。同时各中央机构分别移建在原明衙门旧址处。西交民巷街东口原有“振武”牌楼一座,因影响交通,1954年3月,该牌楼被拆除。
1956年拍摄的西交民巷东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