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的复古水墨北京胡同画

标签:
图片文化历史 |
分类: ■绘画作品■ |
038.2017年水墨国画《排子胡同里的商贩》
我2000年开始收藏老照片至今已16年,这些老照片极具史料价值,我想,如果把这些早已消失的老照片作为素材,创作出绘画作品应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自幼喜爱绘画,从师已故山水画家吴广泉,专攻传统山水十余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在大栅栏综合修配厂美术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为佳能、夏普等品牌照相机、收录机画过大型油漆广告,并在北京工艺品厂画过彩蛋,制作雕漆工艺品,在北京陶然亭地毯厂从事地毯设计,在北京红旗业大实用美术专业学习三年,这些阅历成为我创作写意胡同的积淀。
虽然绘画和摄影的共同点都是在平面上再现形象,但完全按照老照片去描摹没有意义,我翻阅资料学习胡同画技法,摸索胡同画思路。我体会到绘画艺术经过千百年无数画家的探索,画家在反映生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处理画面意境时很注意形与神,虚与实的关系,“形神兼备”神是表现神气具有内涵的东西,山水、花鸟都讲传神“气韵生动”意境美,传神要突出客观对象的特征,删减繁琐的非本质的因素,集中体现美好典型部分,有取有舍,中国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色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郑板桥在题画竹上也有相同的见解:“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在洁白的墙壁、纸窗上显现出竹影,可以充分突出竹子的挺拔、秀丽、潇洒的造型特点,而不为其它因素湮没。没有概括就没有艺术,没有含蓄就不会有意境。这些境界达到了就能创作出有“性格”的作品。
我正在摸索利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和宣纸的特性,把老照片作为素材,在创作前选择有历史意义且构图适合入画的照片,绘画时注意删减,运笔时,能一笔完成的不画第二笔,做到一气呵成,追求神似同时尽可能不失胡同画的整体,达到一种水墨淋漓的效果。我想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形成个人风格的复古水墨北京胡同,让那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胡同永远定格在纸上,以此勾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刘鹏
037.2017年水墨国画《武王侯胡同东口》(1961)
036.2017年水墨国画《宝钞胡同南口》(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