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中国大妈的滇西滇南之旅(二)

标签:
旅游时尚图片 |
分类: 怡然行摄 |
游记本来昨天应该写的,但因为这套陌上花开的茶杯被朋友看上,打包邮寄耽误了大半天。
接下来为着找几张好一点的相片,翻来覆去,看到那轰轰烈烈的凌霄花,有忍不住画了几个凌霄花杯子,游记完美忘记。
好的,现在继续。
临出发的前几天,山抹微云就一再底叮嘱我,一定要记得带上驾驶执照。还有,记得带脚架,泳衣。
于是,我早早地把驾照,身份证,信用卡放进肯定不会忘记的相机包里。我想这样作为马大哈的我,这一次肯定不会忘记东西的。
17日晚上,鲤鱼儿如月来到我家,18日一早我们便打了台嘀嘀直奔黄花机场。
到达机场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起来。虽然冬雨菲菲,但我并没有感觉到寒冷,不仅仅是因为我穿了够多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又走了出来。
取机票的时候,服务员问我要不要选靠窗的位子,当然。靠窗的位子只有安全通道的了.安全通道?没关系。然后,上机落座以后,我才发现,安全通道原来就是机翼。晕菜。于是,拍下的窗外的蓝天白云,就成了这个样子。
9点多钟,我们落到昆明长水机场。在机场外等待神州租车来接我们时,起起落落的飞机好像就在头顶来往,我心里对将要开始的旅程充满向往,自驾,对一个开了六年车的老司机不是难事,何况我刚买了车就开着到处转悠来着。
可是,到了神州租车才发现,我的驾驶执照因为超过年检一年多,已经不能用了(回来才知道,驾照已注销,恢复的话要重新考科目一)。这一次,不用山抹微云开口,我心里就十分底歉疚了。我们四人,只有我和山抹微云会开车,结果我又不能开。
这意味着今后的二十天的旅程,全程都需要山抹微云一个人开了。
但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们的第一站是蒙自的碧色寨。
路上,山抹微云一边开车,一边介绍,蒙自产石榴,碧色寨有电影芳华的取景点。
我只是懵懵懂懂地听着。石榴我不是特别的喜欢,芳华我也没看过,所以我的心里还沉浸在出来放风的状态。至于放风的过程能看到什么,怎么去看,我是全无感觉的。
但是一路上那些从树上,从墙头倾泻而下的凌霄花着实震撼到我,我说,我将来要在楼上种一棵,可山抹微云告诉我说不可以,凌霄花的根会穿透楼顶的。
关于碧色寨,我在这里就借用山抹微云的吧“。碧色寨,曾经滇越铁路上的一个著名车站,后来却因电影《芳华》、《无问西东》而名声鹊起,人们趋之若鹜。老旧的站台、斑驳的墙体以及残垣断壁见证了这座法式建筑的百年荣耀与兴衰,艳丽的涂料则强调了它的异域风格,也淡了它的历史味道,浓了现世的气息。从昆明到中越边境河口的昆河线是一条米轨铁路(轨距为1000MM),是法国人1910年建成的滇越铁路的滇段,位于昆河线中部的“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则是一条由当地资本家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寸轨铁路(轨距为600MM)。滇越铁路通车后,碧色寨成为这条线路上一个特等车站,民国十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之后又延长到建水、石屏。位于滇越和个碧石铁路交汇点的碧色寨又成为中转站,也是米轨与寸轨铁路的换转站。20世纪初,寸轨和米轨就已经纵横在滇南的绝岭河谷间,穿行于矿山和田畴中,连接着城市与乡村,使得滇南率先享受到铁路带来的文明成果,成为云南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然,大量被掠夺的资源也是从这里运往异国他乡了。这里不仅有金钱与货物上的交易,还有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来自异域的生活方式也另当地人打开眼界,开放冲击着保守。抗战爆发后,1940年9月12日,为防止日本人利用滇越铁路从越南入侵云南,政府下令炸毁了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拆除了河口至碧色寨的177公里的铁轨。自此以后,碧色寨便渐渐被冷落,直到最后火车站被弃而不用。”
滇越铁路立体地图,当然,我没有细看只是拍了一张图。
这便是寸轨,在我眼里,和米轨没多少区别,就如同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和大人的区别差不多吧。
但是,夕阳下,空旷的铁路有了些许沧桑感,仿佛转过这道弯就能走进历史一般。
还有这无人的站台,
颓废的零担房。
和找寻历史痕迹的我们
正如前文所述,无问西东和芳华让碧色寨重新喧哗起来,同时,也平白地多了许多各式民国女学生
还有这70年代“女兵”
连这么小的孩子都会穿越一回。
不过https://ss2.meipian.me/user/28149882/c843911e72b000016e62bd8038a0ed00.jpg-mobile,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穿越的。比如她们,只不过来是借此聚会的吧
还有她们,只是为了享受一下旧时光里的悠闲吧。
好吧,我也装模作样上一回火车。
还有这个口钟下面,是不能不能留影的。
就这么走走拍拍,不觉夕阳西沉。我们离了碧色寨,去蒙自县城。百度导航带我们找到住处。
当我在宾馆住下,才发现,我的梳洗用品终于是落下了。
前一篇:四个中国大妈的滇西滇南之旅(一)
后一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