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2-07-19 19:37:38)
标签:

德格印经院

宋体

格萨尔

丹珠尔总目录

甘珠尔总目录

分类: 怡然行摄

 

总是渴望着有一天如闲云野鹤,总是渴望着有一天能天马行空。可是这样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于是,干脆就不去想,干脆就行云流水般挥霍着岁月。可是,那些曾经路上遇到的种种,那些曾经路上感受到的种种,却时时萦绕于心挥之不去。于是,在这不能夜骑的雨夜,一个人缱倦于书房的一隅,幽幽反刍逝去光阴的余晖。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从雀儿山下来,到达德格已经很晚了。也懒得再转悠,任司机把我们扔在“金牦牛宾馆”。

 

 

那天晚上我应该是睡得很好的,只是习惯于磨磨蹭蹭的我,第二天早上还是累了微云和舞等我。

 

 

按计划,我们在德格要呆两、三天。所以,那天我们并不急,只是慢悠悠地溜达着,肆意捡拾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这个静坐墙头的小喇嘛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还有这位石阶上的阿妈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看那些满脸慈祥的阿妈大嫂在一起,用她们自己的话语拉呱着家长里短。我只是不知道,像我这么孤僻的人,老了是不是也能这么平和地融入世俗的生活。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其实,那只是我的臆想。在藏区,大家更多的是信仰,走到一起的缘由更多的应该是转经礼佛。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彩绘门耳日复一日地见证着外面世界的荣枯。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慵懒的老猫若有所思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整座古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63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86平方米,该建筑物坐北朝南,高大雄伟,古朴庄严,其风格为藏式传统建筑,集德格寺庙与居民建筑形式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德格风味。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这位男子,和我们一样,被这古老而神秘的经院那些绚烂的彩雕彩绘所吸引!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喇嘛们
却是见惯不惊的,他们淡然行走与期间,我却为这华丽和绚烂所吸引。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藏式建筑有着他独特的魅力,虽然我看不懂那些图案格局,但我却深爱着这些赭红上的五彩。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几乎没一处不是极致绚烂。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每一个转承契合都有着精心的描绘。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在这样的地方,即使是猫咪都有了几分惮意。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我们转寰穿行在那层层叠叠的走廊上,眼里应接不暇的是哪些繁繁复复壁画雕塑。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的雕塑主要是表现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历代高僧和历史人物的泥塑像,分别安置在大、小经堂之内,大经堂内有14尊,小经堂内有6l尊。这些塑像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艺。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藏式灯台内点着酥油长明灯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在佛颜宝象前,我虽不懂不信,但也不敢有丝毫不敬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我用相机记录者那些华丽的细节。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也记录着那些厚重的文化沉淀。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普通的一扇门都布满华美繁复的花纹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看着这一切,这个小喇嘛眼里是满满憧憬吧?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才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中国藏区的《格萨尔》被称为世界最长的史诗。作为《格萨尔》故乡的印经院的经版,也可谓是一个奇迹。一部文化史诗,偏远落后的德格,要在200多年前承载藏族文化,弘扬佛法的重任,那的确过于沉重。可是,这个家族及德格人硬是挺起胸膛,挑起了这付重担。成千上万的差民把心血和汗水、智慧全部投进了印经院,才带来了今日印经院的万里墨香。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块印版的单面刻制工作,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文字雕刻。比如,闻名全藏区的《甘珠尔》是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书213部的印版刻制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透过这扇窗,我想穿越时空,看到那印经院的前身,可是,我什么也没看到,只有这些美丽的雕花静静地绽放。
2011年秋,我们背包走川西--德格印经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