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冯唐
(2012-01-30 22:38:06)
标签:
冯唐中国活着活着就老了李银河万物生长文化 |
分类: 素手红笺 |
知道冯唐是每天上QQ时出现的QQ新闻还是什么。一篇《共同见证中国又一位杰出写作者的诞生》的文章,作者是李银河。一个雷人的作者,一个雷人的标题。
之所以说雷人,是因为作者李银河似乎是一个性学专家。在中国做性学研究,且常有悖与常人观点的文章面世。更何况性在于我,是在努力处于一种眼不见为净的状态。但李银河是其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虽然我没看过王小波的书,但王小波的名头是知道的。能引得李银河如此感叹的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于是要去看一看这个杰出写作者到底是谁。“第一次看到冯唐的文字是他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当时有受惊的感觉。因为这样美好的文字并不多见。只是在看王小波、李敖和李零的文章时有过类似的感觉。”李银河都有如此感叹,想必文字一定是绝好的。和那些学富五车的人不同,人家爱读死人的书,我却更爱活人的书,如果是亲戚朋友写的就更好了,因为说不定在书中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活人的书都看,也不是
所有的名人的书都看的下去。因为我读书不多,消化能力有问题。比如《废都》买回了十多年了,书都翻烂了,但是,我真的看了个开头就没有再看的下去,不是书写的不好,而是我着实没有那个欣赏水平。但同时买的《白鹿原》我却是一翻开就没有放下,直到看完。
言归正传,我错过了王小波,不想再错过冯唐。于是百度其人其博。互联网时代真好,不久《用文字打败时间》那里,我知道了冯唐,男,1971年生于北京。作家,协和妇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全才?天才?是不是炒作?如今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且去看看他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吧。
果然如李银河所说,那些文字真好。他们象我那09年走的219线,美丽的让我窒息。象面对到珠峰时,让我感慨万千;象过阿里时的高反,心如撞鹿;象过祁连山时的那场大雪,劈头盖脑昏天黑地让我避无所避。。。我只好一篇篇地看下去看下去,甚至那些评论。
于是,我知道他写了一本黄书《不二》。尽管冯唐自称“黄书是按着不脏,和吃饭、喝水、晒太阳、睡午觉一样简单美好写的。但对于黄书我是避之尤恐不及的,也不相信会真如他所说。不过,我虽然是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中年妇女,但并不像有某女作家所说:“在相夫教子,和绝经和绝望搏斗,渴望爱情。需要的是浪漫爱情和性幻想。”何况冯唐还在他的随笔中有意无意地炫耀着他对黄书涉猎之广,对性器官研究之深了。
于是,我静静地“用文字打败时间”,体味着《活着活着就老了》。可是,那些迫不及待想看到《不二》的人都会一再提到北京三部曲,都会提到《万物生长》。于是在昨天,这个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不再顺次往下看。而是打开了《万物生长》的链接。
象中蛊!一直看一直看,直到今晨三点,眼睛实在睁不开,今天再接再厉。于是边看边感叹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为什么就惦记着看小说,织毛衣,绣花,而不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于是相信《不二》真的会如冯唐所说“写的不脏。和吃饭、喝水、晒太阳、睡午觉一样简单美好。”于是,生性吝啬,只想在互联网上看便宜书的我,想买书。对,要买书,像这样看着喜欢的,作者还活着的书,一定要买,如果能请作者在书的扉页上签上“与怡然”之类就更好了。只是不知道人家是否肯呢?
又扯远了。回来吧!
于是,从来看过就看过的我想写点什么。想写点什么?我被自己这个念头所惊。要知道,我09年环游中国大西北的游记还没写完呢?这几年出门游走的游记已经欠了不少债了,虽然只是欠着自己的,欠着关注我的亲人朋友的,并不是欠哪个媒体的,但终归是欠的。可是,纠结了半天,我还是忍不住要写,正如冯唐所说,不写的话,心口肿胀!
《偷窥冯唐》,用了这样一个题目,我突然觉得好笑。可不是吗?每天一个人在这样的夜晚,不管外面是寒风凄雨,还是霁月霜天,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电视关了,一壶温茶,一台手提,在昏暗温暖的台灯边,一字一句悄无声息地读着、读着,于是知道了那些当年和儿子一般大的小男生是如此这般长大的。
可我实在不是个习惯于黑暗的女人,不若就说出来吧。当然,我更希望冯唐在看了我这篇文字的时候(他会看吗?一个乡里堂客们呓语一般的文字),能把他出的书卖一套给我,当然,更希望他亲笔签上“与怡然。。。”什么的。可是,有希望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