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陵水新村鱼港

标签:
陵水宋体新村渔港船屋五星红旗旅游 |
分类: 怡然行摄 |
年味越来越重了,一场多年不见的大雪
纷纷扬扬下了个痛快,很多人都在骂这鬼天气
我却是喜欢的,不是因为躲在被子里不冷的原因
我实在是喜欢这样的大雪,这样凛冽的天气
空气是格外的清新,世界是那么地干净
可惜我不是忙就是窝在被子里不肯出去拍那雪
我想不会就只这么一场吧,雪还会下的吧
如果再下雪,我一定要去拍些片子
想起拍片,又想起上月的海南行了。
我们从俄查出来,便往陵水赶
陵水,因为王伟--中美撞机英雄
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地方
但我们是冲着海南原住民之一,疍家人而去
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
"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
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
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
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更何况这是一个以图辨真假的时代
我们是在8日下午到达的陵水,
仍是移动为我们定好的住处,红磡
那种公寓式宾馆条件自然是没得说的
但离我们要去的新村渔港却有很长的一段路
那天下午我们只能在宾馆安歇,等待第二天的出行了
因为每天的出行日志,我们睡得很晚
虽然定好第二天要早早起来拍日出
但当我们醒来的时候,太阳一白晃晃地出来了
那天早上是山抹微云请的客
极之丰盛,我知道山抹微云就是那种情愿吃亏
生怕欠一点人情的人,尽管他并没有欠我们任何人的情
于是,便由着她请客,安然受之
记得他有一句话很小资,也很让人向往
“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那天早上我们很悠然地浪费了日出的时光
当我们赶到渔港的新港时,鱼市已近尾声
这位大嫂已经在打扫清理她的地盘了
面对我的镜头,大嫂笑意盈盈
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用手中的塑料桶一次又一次地从海里吊水
我的心里莫名的感动,不是因为大嫂不排斥我拍摄
而是因为那真诚的笑脸,真希望能记录的更多
好在今后的日子里,用她阳光般的笑脸驱逐人生中的阴霾
终是没有跟踪下去,只是远远地用长头记录着疍家人的生活
孩子对我的镜头很好奇,那怯怯的神情让人生出无限怜爱
因为要去海上,要去看看疍民的生活
在新码头,我们没有过多停留,
只是顺着新码头做了一点记录
便去老码头登船,想走近疍家人的生活
不过是一元的过渡费,我们和渔民一起登上了她们的水上公共交通
一条小小的机动船,船老板是一个中年汉子
他说自己是疍家人,他可以带我们走进疍家
说疍家不喜欢陌生人上自己的船,更不喜欢别人拍摄她们的生活
船在海面上“突突突突突”地行走,
远远地看去,海面上漂着密密麻麻的船屋,
船屋大多是建在那些纵横交错的木架上的
而那些装满货物、或载满乘客的小船
就在那些船屋组成巷道里串来串去,上上下下这乘客货物
那窄窄的航道两岸是密密的疍家棚屋
那些海上作业的小船就停靠在棚屋的边上
不知怎么地,我脑子里一下子冒出水上城市威尼斯来
威尼斯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又把我带到现实中,
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
我们乘坐的小船在航道中缓缓前行
两边的渔船和棚屋从我们的眼前一掠而过
船老大终是把我们带上了一家疍民的船屋
我们去的时候,那家的男人正与他的朋友在喝酒
下酒的菜就是那些被破了背腹还在跳动的鱼儿
看他们那种惬意的样子
内心很是羡慕,没有多推辞他们的邀请,
我们也一起分享了那真正的海鲜
虽然不过是清水油盐,但那种鲜美至今还在舌尖流动
疍家的女人很勤快,做好饭菜一个人静静滴安坐在船舱的门口
放目眺望着远方
那些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安静地栖息在阳光下
顺着船舷,我们打量着周边的生活
给网箱内放养的名贵鱼虾投食的老人
牵着孩子在那连接网箱,
作为通道的木棱上学步的母子
就这样地懒散随意地记录着,
记录渔家女人补着手中的渔网
记录着鱼归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