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

(2008-08-05 01:49:44)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休闲

分类: 怡然行摄

 这次的行摄完全在我意料之外。

 

内网摄影版曾在5月有约七月下旬去借母溪行摄,休闲版块也曾聊起过这件事。但是直等到7月25日,也就是七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去借母溪还没消息,而POCO的QQ群公告上本周活动是保护母亲河自行车骑行摄影,我没车,想来怕拍不到什么东西。而这时,娄底在长沙税专培训的朋友又邀我去长沙玩,我便决意于周六晨去长沙会朋友了。

 

由于儿子在家,另一台电脑又中了病毒,我在儿子入眠后,也就是周五晚12点的时候上网,刚把QQ打开,POCO老大地主就给我发来信息,问我本周有什么活动,得知我没活动后,问我是否参加POCO的彬州行,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并马上动手收拾行装。

 

周六早期上5点半,2点半入睡的我被闹铃唤醒,梳洗好吃了早餐后,又把要上班的儿子叫醒便赶去火车站搭车去长沙麦德龙集合,还好,在队伍出发前赶到了麦德龙。

 

到那我才知道,由于活动通知POCO总部没有及时审批,导致这次活动参加的人车比往届活动少了很多。

 

我这一次与山东老高一起拼蓉儿的北京现代。我本嗜睡,加上睡眠不足,因此,虽然对此次行摄的目的地一无所知,但也不去打听,上车伊始便鼾然入睡,一任车子把我载去远方。蓉儿的车买了不久,车技还不十分熟练,蒙胧中依稀听到老高一路在指点蓉儿开车。

 

吃中餐时,我们到了目的地永兴县地界,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李书记(县委还是乡政书记?,呵呵,真不好意思)热情招待。乡下的饭菜永远是我们在城里难以吃到的,饕餮大餐后,我们便开往高亭乡板梁古村。

 

我曾说过,我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虽然板梁古村这几年被热衷古村旅游的人发现因此而声名雀起,但我仍是一无所知!说来惭愧,这两年我虽热衷于行走,犹爱古民居古村落,但毕竟次次都是顺着别人的足迹,跟着别人的步履走。这样虽然没有自我发掘的成就感,却是节省了很多时间,看到了更多风景,这对于我这样的上班族来说还是合算的。呵呵!

 

板梁古村距郴州市45公里,距永兴县城20公里。京珠高速耒阳公平站下转入107国道,约三小时即达板梁村所在的高亭乡。明清时期板梁是金陵县的重要集镇,也是古官道通桂阳、耒阳的商埠之地。

 

板梁之名起于一个不算夸张但又不失神奇的传说。明朝永乐初,当朝承事郎刘润公返乡建宅,当厅堂建筑即将完工张灯结彩准备上梁时,竟然不见了椽梁!正忙乱之际,村民突见村前河溪中漂来一块木板,工匠捞来一量,尺寸正好与屋梁相合,良辰吉时到时,工匠即用此木板代梁。始得名板梁,沿用至今。

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七月流火走郴州---永兴板梁

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家族。板梁全为刘姓同宗,一百多户人家,共2000余人。虽人事更迭,时光永逝。但数百年过去,村内1000间雕梁画栋的明清建筑仍成片存在。

 

板梁的进口是在另一个方向。必须转过“接龙桥”,才能进入板梁。那是一座三孔石板桥,跨度约20米,桥面是用了9块厚厚的天然大青石拼接而成。传说当年建此桥是要“将已走失的龙气接回来”,接回来的“龙气”,下桥就直奔村中——一条石板路。因为我们是自驾,所以,大家在浑然之中过了接龙桥,下车便上了那条接了“龙气”进村的青石板路。

 

顺着青石板路,只见一条清清凉凉的水渠从村里汪汪流出,有孩子正在水渠中纳凉玩耍,水渠的源头便是村口的“雷公泉”。这是一口有上千年历史的是古井,泉水四季喷涌,每分钟出水达10多立方米,“水量之大湘南仅有”。井为阶梯层式,第一层饮用,第二层洗菜,第三层洗衣及小孩玩水和洗澡。我们去的那天,正有村民抱了小狗在第三层里洗澡降温来着。因了这井,板梁更显得温润而灵动起来。

 

越过雷公泉,其古朴与静谧便扑面而来。那些被岁月磨得凹陷且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穿行在深寂庭院的高耸墙壁组成的小巷里,据说,“如将石街相连长有十数里”,自古有“雨雪出门不湿鞋,设客五十(桌)不出村”之称。不过,飞檐高墙相对,显得有点逼仄。只有跨入各门户之内,见进厅、天井,才又显出开阔、通透。我们去的那天,正是酷热天气。但村中各个宅院里,都无炎暑气息。

 

游走于那些九曲回转的小巷,小巷看似到了尽头,走近却别有一番天地。我在不知不觉中又落了单,好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候,很适合一个人去静心感受。

 

村里很静,静得能听到草生长的声音。那些雕梁画栋已不再鲜亮,然而正是这些不再鲜亮的老屋让人留连,给人幻想!阳光透过天井洒在用盘箕凉晒的红椒、黄豆上,也洒落在堂屋门边纳纳凉的老人小孩身上。看着这些遍布砖雕、石雕、木雕的湘南民居,我仿佛看到渗透在这里每个角落里的昔日繁华。

 

四周依旧静如当初,但日头却愈发烈了起来,裸露在外的皮肤开始发疼,可村头孩子们在水里却玩得更欢了。这下可把这一大群色(摄)郎给乐坏了,大家也顾不得晒了,头上顶一条在井水里打湿的毛巾,一个个把镜头指向了这一干可爱的孩子。

 

一个老者跟了我们很久,一再地邀我们去家中喝水解渴。盛情难却大家尾随其后鱼贯而入,看上去才六十出头的老人,没想到已是耋耄之年。老人很客气,不但给我们备了冷茶,且还搬出了花生与自制的油炸芝麻饼。我们也就恭敬不如从命,边吃边喝边与老人闲聊得知,老人的孩子都进了城,他难舍故土,便一个人留了下来。以前这里是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过着冷清而寂寞的日子,现在却是一朝出名天下知,人客来往热闹异常。这不由得让我对这里的民风更为崇敬,虽然也受着浮华空气的吹拂,但板梁人只接受了其繁华而没失其朴实。这里一如从前的清净、透明、淡然和自若。

 

老人的家凉爽而温馨,老人和蔼可亲,大家仿佛只不过是到老邻居家窜了个门,根本没有去留意时间的荏苒,是手台传来集合返程的呼唤,我们才想起该归航了。

 

从板梁村出来,我们便去了天下第一银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化蝶---1
后一篇:永兴板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