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接舆为什么骂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分类: 学界的三途 |
楚狂接舆为什么骂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今天和朋友谈天,说到了这个问题。回来,我把我的思路整理了一下——
接舆是楚国人,特立独行,佯狂避世,以至于在别人眼里是行为乖张,所以人们也就直接把他叫作楚狂接舆。他的名字为什么叫接舆呢?整个历史上就只留下这一条记载,很可能作为隐士,人们不知道他叫什么,为了叙述,姑且叫他“接舆”,而这“外号”是孔子弟子起的,本是“截舆”,但于孔夫子不敬,不雅,就叫“接舆”了,且古时,截与接也可通用的。那“楚狂”也还有可能是孔子弟子对接舆的诋毁,用以维护孔夫子的。
“过”,是拜访、访问的意思,“歌而过”,专门去访问、见孔子,还唱着歌。走近了,看见孔子从车上下来,却又不愿见孔子,跑开来。这行为看上去似乎也乖张。他为什么来见孔子呢?也许是要劝谏、要讽刺,或者要骂孔子!再不,就是三种意思都有!这正符合楚狂接舆的性格。他为什么又不见孔子呢?也许是瞧不上、不屑于、怕费口舌!意思到了,理解不理解,改变不改变是你的事了——何必见孔!
《接舆歌》中“何德之衰”是句分量很重的话,分量重到几乎接近于骂人。接舆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这样的——
凤凰啊凤凰啊,(你孔子是自命不凡的人。)
你的道德怎么如此衰落呢?(你怎么这么不堪?不像话!)
过去的,就算了,无法挽回,(错事你已经做了,覆水难收了,)
将来的,你还有机会正确把握。(以后你不能再重蹈覆辙!)
算了吧,算了吧,(你应当收心了,)
现在的统治者已经很危险了!(你还要跟着他们瞎跑什么!)
——孔子听到接舆这样唱,下车来,想要见,想要问,想要解释。可是楚狂接舆一溜烟地跑了,不给他机会。
是什么能让接舆说出“何德之衰”这样的难听话?考察孔子所有的行为,那就是只有一件事——子见南子!
孔子游说诸侯,积极参政,虽然说不被那些隐士赞赏,但也断不会因此而落个“何德之衰”的骂名!而一个自命不凡的道德家,为了政治去见一个淫荡的诸侯的“小君”,那也真是不堪的事,印证了“何德之衰”!
南子,卫灵公夫人,宋国人,据说长得很漂亮。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向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悦),孔子矢子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论语·雍也》篇也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悦。父子矢(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所说的“否者”即“不合于礼,不由其道”。相信孔子去见南子不是出于什么不好的见不得人的心思,而是出于礼仪,出于打通政治关节的需要!但是孔夫子“走后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卫灵公还是不用他,出行时让太监雍渠驾车,自己和南子同车招摇,而让孔子跟在后面!这让孔子感到很失望,也很丢人,很没面子!孔子只好灰溜溜、愤愤然离开了卫国。——这也就给那些隐士留下了谈资和笑柄——“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由此看来,孔老夫子是太想当官,想要力挽狂澜去积极入世,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又不惜放下自尊和自爱去“走后门”,去见名声不好的荡妇南子!南子为打消自己声名狼藉给孔子带来的困扰,还专门说别处的君子来见我家主人,都会和我见面的。孔子果然被说通了,隔着帷幕大概看到了南子的影子,听到了环佩悉索的声音,闻到了南子幽幽的香气,但沾了一屁股骚气。“走后门”的招数也并不灵验,不但受到卫灵公夫妇和太监的轻视甚至侮辱,还受到高洁之士的奚落、讽刺甚至谩骂!“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就是楚狂接舆对孔夫子的诛心之言!
孔夫子真是狼狈和委屈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