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愈的《猗兰操》和现在的《幽兰操》

(2010-08-09 21:34:04)
标签:

杂谈

现在有一部电影,叫《孔子》,早就听说了这部电影,然而我也早就立意不看的,为的是留守自己心中一份真实的复杂的情感!我是不愿被污染、被败坏、被宣传、被扭曲的。我觉得,现在还不具备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孔子”的社会氛围,要么会戏耍,要么为宣传。呵呵,我是不看的。

    不过听到了王菲演唱的歌曲《幽兰操》,感觉还不错,唱出了“幽兰”的味道,于是又想起韩愈的《猗兰操》,觉得有必要给读我的博客的朋友们聊一聊这古典的知识,也是应和了我喜爱兰花的脾性。

    相传孔夫子曾作《猗兰操》,也许失传了,也许根本就没有作过。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谁,揣想着孔夫子厄于陈蔡、乃至累累若丧家之犬、不为所用的情感,写下了拟作,托名孔夫子。其词曰: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操”的本意是拿着、操持,又引申为操弄、操控、操纵,又引申为操守、节操。至于“琴曲”,和操守无关,倒是和本意直接相承。最早的琴曲就有《箕子操》、《龟山操》、《思贤操》等,《猗兰操》也是很古老的琴曲。

  《猗兰操》的“猗”字,有好几种读音,在这里应当读“衣”音,它也有四重意思。一、长茂貌,《诗 小雅 节南山》有“节彼南山,有实其猗。”毛传:“猗,长也。”孔颖达疏:“以其草木之长茂也。”二、通“阿”,指山隅。王引之《经义述闻 毛诗中》:“猗,疑当读为阿,指山隅。古音猗与阿同,故二字通用,阿为山隅,乃偏高不平之地。”三、美盛貌,晋陆云诗有“瞻彼高冈,有猗其桐”,这里就不是长茂,而是美盛。四、放在句首,表感叹,如宋代叶适有“猗公之家,我铭者四,皆伟然哉,可诏于后。”

  细绎《猗兰操》之意,当以一、二意为要。

  托名孔夫子的《猗兰操》,可以译写成这样:

  

  一阵阵山风吹过,是阴天,还下着雨,

  要回去了,一程程送你,直到那远处的山野。

  苍天啊,为什么让你没有止息的住所,

  就这样,你无以为家,四处漂泊!

  也许是那些人头昏眼花,不知你的节操和才能,

  时光飞逝,人生将老,岁月无多。

  

  韩愈有应和之作,亦名《猗兰操》,有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

  韩 愈《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曷,通何)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够音,遇见,看见)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以唐代大儒自许,文以载道,怀想孔子当年不为时用,于是发此浩叹。韩愈之作有两个层次,先写兰,又由兰而迁想到荠麦,它们有共同的品质,所以由此及彼地揭示了兰的高风亮节和洞达深邃。

它似乎可以这样译写:

 

风姿绰约的兰啊,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别人不识其美,不采摘不佩戴,这于兰自身又有什么损伤?

道路不通,需要回转,是天地翻覆吗?怎么居然这样!

我不为时用,四处漂泊,年年忧心,日日栖惶。

 

尽管霜雪重重,你不见荠麦却在雪下郁郁葱葱!

如果不是你受到如此的伤害,我怎能与你这般邂逅深情?

荠麦的耐寒茂盛,是荠麦的本性所有啊,

所谓君子的伤痛,和君子的固守,也是求仁得仁!


 

 

接下来说说现在的歌曲《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将古典的内容加以改动,使它符合现代人的理解和习惯,这是很好的。所以我称赞改编者。但也要提一些意见,就是要加强文化修养,要让作品经得起推敲。

   这个改编的歌词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缺点,在整体性和意境上,那比韩愈的《猗兰操》差远了。

   1、“扬扬其香”和“幽幽其芳”相矛盾,相抵触。

“扬扬”是飘扬的、向上的、浓郁的。“幽幽”是浅浅的、暗暗的、淡淡的,二者只能选其一。

    2、“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写的不错,是孔子的愿望。但是和“兰”的精神不合!兰不必希望“嫁入富人家”,不必成为“庙堂的装点”。庙堂喜欢的是牡丹、月季,兰就是摆在衙门里也不伦类。现在还有人幻想着“被豢养”,幻想着做“帝王师”呢!但这是一种被现代人否定的价值,毫无现代公民理性!

    3、“奕奕清芳”也不恰当。

    奕奕,是明亮的,大的。清,是幽的,静的、纯的。这样修饰,“奕奕清芳”,矛盾而又累赘,没见过,也难理解。

    4、“雪霜茂茂,蕾蕾于冬”,茂茂可以形容草木,不能形容雪霜。蕾蕾更是生造的可怕,这不能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词汇创新吧。

    5、比一比韩愈的“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君子之守,子孙之昌”一句简直俗不可耐。

    作者的愿望是好的,但君子守住了某种品德,就能子孙昌盛?二者没有因果联系。即使勉强认可,其意识境界也只能是土地主的理想——“守住家业,子孙满堂”,或者就是“长宜子孙”!(见巴金散文《爱尔克的灯光》)

    6、最要紧的是,从整体上看,把“猗兰操”写成了“怨妇操”,就像汉武帝时的陈皇后处于冷宫,时时盼着皇上到来,带来“幸福”。兰花的精神被歪曲了,兰在这首歌里变成了整天盼望着被采摘并养活在庙堂里。

    而歌词中的好句子,也都是韩愈的,并且还被揉搓得变了形。

    

    好的改编有不少,比如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徐小凤演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等等,可以学一学。像邓丽君演唱的《海韵》,是改编自徐志摩的现代诗,也改编得很好,有很多经验可学。

    

    也许有人又要说,你们这些人就会挑毛病,只会批评,不会建设。不然,你写一个试试?写一个,本不是批评者的责任,因为批评本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和创作!这就比如你在饭馆里吃菜,评论某道菜不好,那厨子总不能没道理地说,不好?你来做一个!当然批评者也可能试着写另一种文体,创作另一种作品。我试着在原先《幽兰操》的基础上改写了一下,不一定好。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采而佩之,难掩光芒。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春秋替代,长夜未央。

    穷且益坚,无违理想。

    

    霜雪茫茫,兰心昂昂。

    愈寒愈香,愈伤愈强。

    冬尽春来,花满山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宋定伯偷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