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品味《赛火车》

“自古旅途多寂寞,何人梦里无故乡?”的确,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乡,即使你不曾离开过。通过品读《赛火车》这一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小说集,我感受到了——那段朦胧纯真的岁月里,那群质朴可爱的人群中,那些懵懂美好的感情内的“无边的得与失、悲与喜、苦与甜、稚与嫩、啼与笑、合与分……”,感谢本书的作者,让我懂得了故乡的美好,怀旧的快乐。
看完《吹猪》,我仿佛也跟着作者的思绪回到了过年杀猪的场景。身为农村孩子的我更是颇有感触。故事中逼真地还原了膘肥体壮的屠夫如何兴致勃勃的动刀子、刮猪毛、洗下货,就连吹猪时由于憋气而涨红的脸色都写得那样真实。还有祖母和母亲炖肉时被热气顶得上下跳动的锅盖以及祖父和父亲喝酒时互相交融的“吱儿吱儿”地响声……一幅幅喜气热闹的场面令我忍俊不禁,唯一遗憾的便是那段未能圆满的爱情故事。由此,我愤恨憎恶那个年代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娃娃亲,曲终人散,留给彼此的竟是纯真年代里痛彻心扉的伤。
《拾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苦尽甘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论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委屈,都要挺直脊梁堂堂正正做一辈好人。故事中的老人虽然不识多少字,可是家教严,家风正。总不忘在粗茶淡饭间嘱咐儿子“要当个好官,当个清官,当个老百姓的父母官”。老人喜爱棉花,从她娴熟的动作中和朴实的言语里我明白了棉花的深层含义——“这种花实用,朴素。它不漂亮,可是实在,就像做人,光有花架子不行,光开漂亮的花也不行,得像棉花一样实在,暖和。”
《哥哥去那儿了》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疯子背后的父母都经历过悲痛欲绝到处之泰然。这是何等的辛酸!那不容践踏的乡村尊严,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父亲的信念,那残酷的压抑人性的教育思想,那决绝的剥离和痛失后的悔恨……我的心颤抖了!是那封愚昧的压抑人性的教育害了哥哥呀!哥哥到底去哪儿了?这,终究是一个荒唐的不可言说的秘密。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不知何方的哥哥,也送给那群仍在坚守的人们。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还是《看瓜记》里面的一些奇人怪事。除了令人唏嘘不已的一些风流韵事以外,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关于报恩的传奇爱情故事,吸引我专心地往下阅读,想要探索黄河滩边那绿油油的瓜地里,到底隐藏了多少美丽的梦幻?
书页尚未合实,封面已不再光滑平整。我还在回味!此时的我仍旧欣喜于热闹的杀猪场景,漫步在成片的棉花田里,惊恐于哥哥厉鬼般的哭嚎,奔跑在软绵绵的黄河滩上……我陶醉于本书精彩的插图,又似懂非懂于作者真挚的情感。或许,我所喜爱的就是《赛火车》的真实与生动。
故事不会讲完,再华丽的辞藻也书写不尽对故乡无垠的眷恋与怀念。纸上还乡,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或许,像本书作者说的那样,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学着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