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析98年法兰西世界杯的意大利队

(2009-07-20 15:45:57)
标签:

足球

体育

小析

意大利队

莫雷罗

分类: 绿茵随笔
今天上网看到卡纳瓦罗重回尤文图斯的消息,给我的第一反映就是,意甲才是最适合他的赛场,也是他最终的归宿。由此联想到第一次看到他代表意大利国家队比赛的情景,那是98年法兰西世界杯的那支意大利队。心血来潮,小析一下98年法兰西世界杯的那支意大利队。 ­

90年维奇尼率领了一支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意大利队。       ­

94年萨基带了一支最有效率的意大利队。 ­

00年欧锦赛佐夫打造了一支圣诞树阵型的意大利队。 ­

02年特拉帕托尼限于虽然强大却比较集中的人员选择余地,加上运气,那是一支比96年、04年欧锦赛更让人期待也更叫人失望的意大利队。 ­

可是98年的意大利队无法用单一的评价去论析。它有更大的变数,却摆出了最小的幅度。 ­

且看入选人员:因为佩鲁济不幸受伤,布奇不敌后生布冯,安东尼奥利还没有克服发挥起伏大的弱点,马尔切吉亚尼状态下滑,三名门将没了悬念:12号帕柳卡,22号布冯,1号托尔多 。 ­

后卫线上,老臣们仅贝尔戈米硕果仅存。费拉拉有伤,贝纳里沃等帕尔马的老防线淡出,稍年轻的托里西身材虽高,无奈速度太慢,不能与小卡同日而语。波里尼先一个赛季莫名其妙在尤文失宠,然后没了踪影。罗马的安·卡波尼与佩特鲁奇始终被巴西人阿尔代尔、卡福压得抬不起头。可惜当时去了西甲的帕努奇大概性格问题,还没到让教练舍不得的火候。意大利的卫线阵容是:2号贝尔戈米,3号马尔蒂尼,4号卡纳瓦罗,5号科斯塔库塔,6号内斯塔,7号佩索托(但出场后打起了左前卫),8号托里切里,还可以包括“上窜下跳”的15号迪·利维奥。唯一一个小疑问就是,为什么还是偏爱尤文球员,难道出于对佩鲁济与费拉拉因伤落选的补偿?佩索托入选和他在97-98赛季的出色表现相关,而当时尤里亚诺还没到火候,可是为什么又是托里切里呢?这个人96年欧锦赛好像有一次替补登场一次助攻,回防不及时的穆西,客串右后卫,结果如果说穆西是太爱助攻漏人多(曾被内德维德钻了)的话,他则是动作大、火气大,唯独作用不大。其实97-98赛季,拉齐奥的防线可谓经住了考验。不说内斯塔,像潘卡罗、内格罗、法瓦利等人都表现抢眼。当然,潘卡罗有点“鲁钝”,内格罗像穆西那样有些“漏”,惟法瓦利,你如何挑他的缺点?强壮却十分灵活,勇猛而不失头脑冷静,技术相对细腻,个人缠抢与组织调度都有一套,像托、佩等人那样,也同样能胜任后防线左、中、右所有位置。为什么还是败给了看上去强悍的托里切里?也许你会说,这么个小问题关系不大?是的,从一开赛到四分之一决赛对法国队90分钟快终场前的确关系不大。可是朋友们记得否?就在86、87分钟的时候,可爱的卡纳瓦罗吃了那个吉瓦什一肘子,俊美的脸庞受了罪,还闹上了面罩。而后,面对世界闻名的法国左路则对攻时毫无惧怯的莫雷罗干起了他并不擅长的防守,没人换下可怜的小卡啊!此时换人名额好像还有,然后替换佩索托下场的迪·利维奥频频丢了位置来右路驰援,老马尔蒂尼恐怕自己也对毛糙的托里切里不放心。相信这个时候,如果法瓦利在替补席上,上去之后,莫雷罗可以拼尽最后的体力冲击法国防线,憋足了劲的迪·比亚吉奥与阿尔贝蒂尼怕也会对着干了。那么而后意大利制胜机会大概不会只有巴乔的一次差之毫厘的射门了吧。 ­

可惜啊…… ­

中场真正决定了战术风格问题。 带着人们对于当年德·那波利、贾尼尼、多纳多尼、埃瓦尼等人的怀念,老马尔蒂尼带去的前卫阵容是:9号阿尔贝蒂尼,11号迪诺·巴乔,13号科伊斯,14号迪·比亚吉奥,15号迪·利维奥,16号迪·马特奥,17号莫雷罗。当然,也包括7号佩索托。第一场对智利,阿尔贝蒂尼与迪诺原本还算默契的配合,因为迪·马特奥的令人费解的跑位而变得不知所措。迪·利维奥似乎一直在右边作往返跑,在尤文的拿手传中不知道那里去了,短传也不见出脚。下半时先后换上基耶萨与迪·比亚吉奥顶替上去后,局面才改观一些。基耶萨的问题下面再说,光头比亚吉奥的思路也的确比切尔西的那个家伙要清晰。可是之前呢?老马的布阵其实时:迪·利维奥兼任右边后卫与右前卫,阿尔贝蒂尼与迪诺继续他们占据中路与左路防反的组合,迪·马特奥在中路调理。可是,一开场问题就来了,迪·马特奥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亢奋,他真成了个中场游击手,但是个游离于有效范围外的游击手。他似乎不敢担当中路组织的重任,频频跑到左边去,挡了队友原本清楚的路线;他又并没有打边前卫的位置技能,于是在左边拿了球就回传横传了事;他好像面对并非一流的对手不想局限于中场工兵的角色,常常跑去了9号半的位置上;可是他也没有哪个能耐,在那个关键位置,他几乎是在帮智利人解围……其实这也真正反映了这个性格有些怪异的球员的球风上的个性。他过去在拉齐奥就不是个满足于中场工兵的人。这本来很好,可是他不算很有天赋,却也不算个勤奋的人,于是既起不好防守作用,又担当不了组织重任,当时队长福塞对他挺有意见,埃里克森也指责他“懒鬼”,于是欧锦赛后他去了英超切尔西,在当时那个大刀阔斧的球队他倒混得不错,度过了一个发挥自如的赛季。然后在97-98赛季就成了绝对主力,又是意大利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的主力,那么顺理成章成为了世界杯阵容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到了世界杯赛场上,那种紧张、快节奏把他性格到球风上的奇特或者说软肋凸现无疑。说句很难听的话,他是个有些“上不了台面”的人,好像德国中场沃尔什、拜因里希,巴西的吉奥瓦尼,法国的米库、杜拉索这些人。(倒皮者甚至可以把皮耶罗也归进来) 其实,如果老马尔蒂尼世界杯前换换思路,干脆就确定米兰4号与帕尔马8号的中路地位,然后把在罗马一直表现出色的左脚大将迪·弗朗切斯科招近来,那么,中有那两人,替补包括迪·比亚吉奥等,左有罗马左前卫,右有后来的国米莫雷罗,这个中场是值得期待的。可惜,除了萨基好像曾在95年对拉脱维亚?曾用过迪·弗朗切斯科外,一直到佐夫执政前,意大利国家队似乎对此人有点不屑一顾。这个有着当年埃瓦尼、斯特罗帕般能力的人,甚至没有在大赛上走过一遭。想想其他左脚人选,两届世界杯老臣美男子贝尔蒂已经半退休在托特纳姆,而后甚至去了趟澳大利亚。波吉更是个前锋,马伊尼一直显得嫩,瓦诺里一直不走红,巴奇尼还刚刚在乌迪内斯冒尖,洛卡特里与莫非奥都只表现了过去的潜质,尚无大任之象(而后终于也没有大成就),那么专业左前卫非迪·弗朗切斯科莫属。 结果呢?没用他,意大利国家队而后用了佩索托打左前卫,虽然他够勤奋,起到了作用,但也约束了意大利的打法。 再说说其他人。老兵油子15号迪·利维奥关键看如何用他,要他创造乃勉为其难。世界杯上他也沾有点迪·马特奥式的问题。不过他也算是意大利中场的一个标志人物,后来尤文培养的佩奇亚、比诺托等人,都在他持久的光芒下外出寻路。现在不晓得怎样了。 迪·比亚吉奥确实不错,从97-98赛季到03-04赛季,他几乎一直算意甲乃至国家队后腰位置上的另一面旗帜。像托马西、塔齐纳第、扎内蒂等人,或直接或间接,都受过他的影响。不过,在98年那时,他的入选也和孔蒂长期负伤,科里尼与克里帕都进入了人生的低谷被球队清洗去了乙级联赛有关。奥利维在博洛尼亚还没挑大梁,而从左前卫改打后腰的马罗奇已经老迈,其他人要么有些嫩,要么有点废。 那么,中场工兵依然不少了,可是,名单里头,还是又多了个翡冷翠的桑德罗·科伊斯。好家伙老马带了那么多防守型中场去,却叫人有些跌眼镜地没有带拉齐奥的队长迪戈·福塞。看上去,这位一般出现在右前卫的球星似乎因为迪·利维奥与莫雷罗的位置重叠而落选。可是俺却认为,多带了科伊斯,不若换成他,不与那俩矛盾。 不是所有的右前卫就都局限在边路,不少意甲本土中场往往名曰右前卫,也的确在边路冲击力强劲,但实际上还扮演者整体组织者的角色,不过当时内尔沃除了那张靓脸外,还不算出名,贝格托与斯塔图托难堪大任,梅里、伦蒂尼、兰博蒂都属于小时了了的典型,费奥雷当时在乌迪内还不显眼。那么,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了争议性的福塞身上。 这个福塞,如果用传统出身的观点,也算是根正苗红,全国著名的维那里亚足球学校出产,AC米兰加工,当年的他可是个不喜欢线路拘束的中场“自由人”,也产生了他的个人争议。AC米兰人才济济,他去了一次佛罗伦萨,而后在拉齐奥开始了他的拉齐奥-帕尔马-罗马历程。97-98赛季,拉齐奥由于西格诺里被闲置,卡西拉齐与博克西奇常常养伤,于是乎,阵型通常是451,五名中场,往往是内德维德,尤戈维奇,曼奇尼,福塞,哥塔迪,加上可中可后的潘卡罗、温图林、马科林等人。虽然身为队长的福塞名义上是右前卫,但实际上右路通道往往是哥塔迪或者右边后卫内格罗在跑,而尤戈维奇那个赛季发挥得也不怎么样,那么,福塞真正成了这个十字形中场的组织核心,他是97-98赛季意大利中场中表现最稳定的中前卫(其实在老马尔蒂尼的国家队里面,福塞其实也都已中前卫身份出场,不同于之前的萨基时代和之后的佐夫时代),位置在前腰后,后腰前,能打通右路通道,那是他96年欧锦赛的位置,更能组织全队的攻防。君不见,此人算是那个时期意大利本土中场里头多次在与马尔蒂尼、德塞利、科斯塔库塔的对抗中居然占据上风。98年1月拉齐奥1:0拿下AC米兰,他的位置就不是寻常的右前卫,他在对方萨维切维奇、阿尔贝蒂尼、伊·巴、莱昂纳多等人当中简直穿梭自如。 所以,在世界杯阵容上,老马完全可以把他列入。那么他能不能上场?上了场能不能协调好与莫雷罗等人的位置关系?完全可以。您当记得,97-98赛季意甲闪亮的尤文、国米、拉齐奥,打得都不是两翼齐飞,而是我所说的“形右实左”,两三名有右路通道能力的球员放在中场,拉齐奥已经说过,由于内德维德频频参加预选赛,那年的他还只是一个有点孤单的左路突破手,好像吉格斯,还不像98-99赛季起那么具有决定性,球队经常右倾。还有尤文的迪·利维奥与佩奇亚、孔蒂,甚至还会是佩索托,齐达内、德尚或者戴维斯可以兼顾左路,反正托里切里也喜欢助攻。而左脚出色的像皮耶罗们,更多的是扮演偏左的9号半,而不是左前卫。国米呢?科埃、莫雷罗也好,保·索萨、温特也罢,乃至萨内蒂、梅扎诺等等,都是右倾之人。左前卫就让多管闲事的后腰西梅奥内来兼职吧。而左脚的德约卡夫呢?也是个皮耶罗式的人物,雷科巴更是。那么,这三支劲旅的打法很明显,从中场冲击对手的攻势由右路发起,右路拦截能力强攻防兼顾,或者组织能力突出的人稍靠内(迪·利维奥、科埃、福塞),右路的盘带型边锋人物刺激边路走廊(佩奇亚、莫雷罗、哥塔迪/兰博蒂),冲到对方腹地,过渡给了左路,让左倾的9号半进行接力(皮耶罗、德约卡夫或者雷科巴、曼奇尼),这是那个赛季左脚球员不丰的意大利球队的一个攻击风景了。而且三队中,尤文、国米有中路好手,所以右路靠内的球员还属于拦截式的,拉齐奥不同,尤戈维奇发挥不怎样,替补们不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所以右路靠内的福塞是实际上的中前卫,全靠他组织了。可人家还就是发挥自如,并不吃力。那么,如果意大利在与法国队的比赛中,迪诺·巴乔或者阿尔贝蒂尼向左靠(如果坚持不用迪·弗朗切斯科的话),迪·比亚吉奥拖后调度,莫雷罗沿着边路突破,而中路放上福塞与齐达内对抗,我倒不信那年联赛上并不比齐达内逊色太多的福塞会扛不住,论拦截,他有1米83的身高,具有速度与力量,且意大利的中场球员多数防守能力不差,论组织,他可以跟齐祖过那么几招。何况早在97年夏的四国赛,福塞就曾两次下半场出场打中前卫,表现自如。97年冬至98年初的一些国家队比赛,他也打过这个位置。(还有后来98年秋、冬,意大利队世界明星队,以及大战西班牙的比赛中,从右路跑到中路频频给因扎吉、维耶里、德尔维奇奥们提供炮弹的人就是他)如此一来,右路就好像一个威力加强版的拉齐奥,莫雷罗总比哥塔迪强吧,然后到了对方腹地,禁区附近有9号半,包括迪诺与阿尔贝蒂尼也会后插上,我倒不信会对法国队的中场对抗上落得个一边倒的情形。想想看比赛前老马欲用佩索托来盯防齐达内。我不是怀疑佩索托的能力,而是老马也有点想当然了,这不是尤文的内部对抗,这可是世界杯的淘汰赛…… 既然没有两翼齐飞的准备,又何必干脆三个防守只留一个棱角,如果能带来福塞进行“形右实左”,意大利将打法丰富起来,场面活跃起来,同时不见得就影响防守。 ­

至于前锋线,老马尔蒂尼弃用有些伤的佐拉与卡西拉齐,虽然可惜,但也想象得到。94年萨基就没有选曼奇尼与维亚利。人选是:10号德尔·皮耶罗,18号罗伯特·巴乔,19号菲利普·因扎吉,20号基耶萨,21号克·维耶里。不过,基耶萨本来没有入选,因为高中锋白头翁拉瓦内利好像的了肺水肿,想想还是带了他。其实,我虽然认同拉瓦内利的能力,他强大的冲击力,飘忽的抢点,还有远射能力。但他的优异表现通常建立在尤文图斯强大的中前场配备上,立体式的阵地战上。而如果是反击战,他速度缓慢,属于站桩式的前锋,尽管阵地战小范围他跑位很飘,但战线一拉长他就显得笨拙了,甚至不如同样速度较慢的卡西拉齐,比如他在96年欧锦赛上就无功而返,对捷克那场他打了80分钟以上,好像在梦游。其实萨基、老马尔蒂尼的战术就要求速度,只不过面对预选赛摩尔多瓦这样的对手他还算有功可建。 不想讨论该不该有托蒂,不想讨论巴乔与皮耶罗该不该一起上。也许应该关心的是基耶萨的问题。第一场对智利,他下半场被换上场,替下的是迪·利维奥。当然打得不是常规的右前卫,但扮演的也不是寻常的前锋。也就是说,老马尔蒂尼对他的期望还是颇高的,希望他能利用自己的速度、控球、传切、射门来带来意大利的进攻局面,当时巴乔与维耶里(后来换成了因扎吉)已经杀红了眼,加上他打三叉戟。为什么呢? 因为他自从去了帕尔马后,不久就发生了佐拉因为受伤以及与俱乐部管理方的龃龉,结果去了切尔西的事情。从那时起,基耶萨就被要求不能只是个锋线快马,你要兼职9号半,甚至帕尔马的定位球也有不少从迪诺·巴乔脚上转交给他开。但他一直没有转变好,进球率下降,新位置发挥始终不如后来回归纯粹前锋角色时那么挥洒自如,国家队位置不稳,何况预选赛最后三场平局,都用过他,可惜他表现不佳,让他在教练心中形象不怎样。当然其个人资质仍旧是入选资本。可是对智利那半场,他还是没有克服过去“好勇斗狠”的速度模式,没有把佐拉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多次穿透智利人的防线,却该传的不传,该这么传他那么办,而到了自己射门,又变得心里没谱。帕尔马究竟是造就了他,还是限制了他呢? 总的来看,关键却是意大利人的软肋:中场,变数就在老马尔蒂尼自己手上,有一把好牌,可是最终他选择了最为保守、机械、稳妥,但也非常钝拙的组合。给了迪·马特奥重任,但他不争气。恰逢阿尔贝蒂尼的低迷期,迪·利维奥也哑火了,对弱队都谨慎地起用佩索托,还加了个科伊斯坐在替补席上。于是稳妥的机器就这么生锈了。幸好迪·比亚吉奥与莫雷罗还算争气。意大利的进攻有过让人回味的小组推进。近年来越发少见。 ­

想起了巴乔在国家队以及世界杯的最后一个入球:98世界杯小组赛B组最后一轮意大利对奥地利。意大利中场反抢,迪·比亚吉奥拿住球,分给了莫雷罗;莫雷罗快速向前带了几步,没有继续直前突破,而是忽然斜向过人后半高球给了正在向后移动从而摆脱对方后卫纠缠的罗·巴乔,然后自己再前跑,吸引对方人员;当时轻灵的因扎吉正从中路向右路禁区角转移,巴乔没有卸球,而是凭借那先知般的观察力与大师般的技术,直接把来球空拨向右前方,不是还给莫雷罗打撞墙,而是准确地落在了因扎吉可以拿到的位置,自己返身向前钻,佩索托也在左肋奔到,形成多位抢点;因扎吉没有落入越位陷阱,稳稳拿到球突入禁区,接近小禁区时面对对方正在移动过来封他角度的门将没有贪功打门,而是往中路低平球传到及时赶到的巴乔脚下,对方门将来不及归位,巴乔轻松地射门中的。而后巴乔高兴地让因扎吉骑到他背上庆祝。 此情可待成追忆。那是巴乔在国家队最后一次进球,也是这十年来意大利队不多见的默契的小组推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