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来不曾意识到自己内心里对母亲的敬畏。从刚上学的时候母亲每天早上不厌其烦的叫醒自己,到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已经比母亲长的高了,到现在自己感觉已经真正的长大了。
从来对母亲的唠叨都感觉很“烦”。每次母亲唠叨时总是感觉头痛,心里乱糟糟的,恨不得自己钻到地里去,来逃避那些絮絮叨叨,但每次都好像受不了母亲的絮叨一般而按照她的话去做,恍惚间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深处对母亲一直存在一种深深的敬畏。
这种敬畏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小的时候是一种小孩对大人的“怕”的敬畏,“畏”的成分比“敬”的成分要多的多,尽管母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学会叛逆后,是一种惯性的敬畏,尽管心里想按着自己的性子来,但对母亲天生的情感维系,使得自己不能摆脱那种心里的“怕”,有幸在看到母亲辛劳的时候,已经慢慢开始有了敬意的萌芽;现在,这种敬畏更多的是对母亲辛劳的
“敬意”,是一种急于回报母亲的情感。母亲的威严不同于父亲,靠的不是“暴力”而是“情感”,母亲在我的生命中,走了一个相对的强者到相对的弱者的过程,但在情感上却一直占据着至高点。
每次回家后都会明显感觉到母亲慢慢的变老,更能体会到母亲见到儿子到来时的欢欣,她可以一天3顿的为你调理可口的饭菜,每次在这种情形下总会在内心里溢出一种想要“回报”的营养液。母亲对儿子的依赖与爱护使得自己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感到满满的充实与对自己的肯定,在情感上母亲总是给自己的最多。
不过现在每天早上母亲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絮絮叨叨的叫醒自己了,母亲想让自己的儿子多休息一下。自己也在不觉间能睡到太阳老高,而不像在公司里那样心里有所牵挂,每天早上按时醒来。家真的是一个情感的港湾,可以屏蔽任何烦恼的因素,回到家就找回了自己。恍惚间醒来,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心里总是感觉暖暖的,小时候的一幕幕也就会在不自觉间上演。
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当在大街上看到别人的母亲在忙碌,自然而然的就想到自己的母亲是否也在太阳底下操劳,一丝丝的敬畏就会显上心头。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敬畏叫做回报,是怎样让父母过的更好,少一些操劳。
写于2007-8-18从家里回来刚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