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红,耀世博

(2010-05-23 16:35:33)
标签:

世博会

中国馆

中国红

三斩斧

台阶

外墙

篆书

新九洲清晏

东方之冠

旅游

分类: 影像作品

中国红,耀世博

请您免费游世博(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游世博,人们最想看的就是中国馆。每天进入世博园十几万至三十万不等,但能进入中国馆却只有五万人。在进入的五万人当中,在经历漫长的排队和耐心的等待有时甚至是拥挤不堪后,很多人用很短的时间结束了这场长达四五个小时的等待式观看,连中国馆的内涵、特色和亮点没容细细欣赏。中国馆有什么值得看,又到底看什么?

    中国馆全称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位于世博会A片区的中国馆是进入世博会后最容易看到和找到的建筑。红色的“东方之冠”傲然耸立在世博园的显著位置,成为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近看还是远观,无论是从任何角度还是方位,你都会欣赏到中国馆的恢宏气势,感到中国馆的标新立异,领悟中国馆的民族精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中国国家馆通体是耀眼的红色,这种红有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叫“中国红”。她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最终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这种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中国红”选材考究,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世博会第一天-050 

p13 

     

    参观完中国馆的内部,沿电梯走下中国馆,许多人急忽忽地离开了中国馆。其实中国馆不容错过的景点“新九洲清晏” 就在你将要离开的地方。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建造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束排队拥挤和全神贯注观看后你确实需要在这里休闲一下、轻松一会。这里是摄影人的好天地,“中国红,耀世博中国红”里也能清晰看到“新九洲清晏”的身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围绕中国馆的四周墙体是传递中国气韵的篆书组成的二十四节气。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外墙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IMG_1233 

 p18 

   

    进入中国馆之前,耐心排队等待的时候,你可以静静欣赏濒临失传的“三斩斧”。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76级踏步的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即在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