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来游历,灾区更美丽(7)都江堰


标签:
都江堰重开放成都旅游 |
分类: 影像作品 |
我的奇妙中国(之七十九)
都江堰
写在都江堰灾后重新开放日
有你来游历,灾区更美丽(7)

来自北京华联的女游客罗鸣说,“我一直通过电视关注着都江堰的灾后恢复重建,我想亲自见证这里的风光依然美丽!”
当天上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恢复开放暨2008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会场启动仪式在离堆古园大门前的南桥广场隆重举行。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外,抗震救灾都江堰军队代表、一直活跃在抗震救灾前线的成都交通广播电台主持人孙静、震后第一时间自发组织到都江堰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成都的哥代表和五名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代表也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活动。
四川新闻网记者在景区内看到,挂满红色灯笼的离堆古园充满了祥和与喜气的氛围。首批进入景区的游客不断停下脚步,大家纷纷摄影留念,亲眼见证震后都江堰依然美丽的山水画卷和风土人情。与此同时,仍残留在伏龙观广场左侧大殿顶上损毁的瓦砾,则仿佛在提醒世人牢记曾经发生过的那场浩劫。
作为2008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会场之一,当天都江堰美食节同时宣布启动。据主办方透露,活动期间当地准备了诸多富有特色的系列美食活动,其中包括板房小区美食大比拼决赛、美食文化和地方特色美食集中展示以及本地特色餐饮企业参节宣传等活动。“我们有信心通过明星参与和电视互动等活动,使都江堰美食节办得饶有趣味,以此向世人展现都江堰人民坚韧从容的生活态度与人文精神”,成都市贸促会常务副会长、成都会展办主任陈琳介绍说。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