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到底为情还是为性
我与冯太后(12)

跨越五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时空,翻阅瀚如烟海的史书史料,冯太后的私生活“宫闱秘闻,难以尽知;史官避讳,史事遗落,如今只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而已。”
史载:“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又载:“王叡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李冲虽以器能受任,亦由见宠帷幄,密加锡赉,不可胜数。后性严明,假有宠待,亦无所纵。”
“史书中对冯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没有过多渲染,更无刻意指摘。”“内宠李弈”等仅有的、简单的文字记载为后人演义冯太后的情感生活和性爱世界提供了遐想的空间。阎德荣笔下,冯太后与李弈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天经地义;周思源笔下,冯太后与李弈大胆寻爱、人之常情、人性至上;但在有些人的笔下,冯太后与李弈越轨出格、偷情寻欢、道德伦丧。
穿越十六个世纪的时空,透过繁杂的史书史料,历史地客观地分析评价冯太后的情感生活和性爱世界,肯定地说,冯太后的情感生活是丰富的,性爱世界是可取的。
冯太后在临朝称制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些忠臣勇将协助其巩固皇权,一些良将贤臣自然围绕在冯太后周围伴其左右,这些忠臣勇将或良将贤臣中的个别杰出人物又必然成为冯太后的蓝颜之己,以至产生李弈这样的如意情人、生死情人。环境改造人,人适应环境,在这个男人世界里,冯太后与李弈为代表的男人产生情感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
冯太后在与李弈为代表的男人世界中,情感的基础是志同道合、巩固皇权,性爱的前提是彼此相爱,难舍难分。她与以性为目的、为性而性的顾“面首”养“面首”有根本的、本质的区别。冯太后初掌皇权,李弈伴其左右,除照料其身体康复,还为铲除乙浑稳定朝纲献计献策;冯太后观虎,“有虎逸,登阁道,几至御座,侍卫皆惊靡;吏部尚书王叡执戟御之,太后称以为忠,亲任愈重”;冯太后赏识秘书令李冲的才华,常令其辅佐自己改革弊政。由此可见,冯太后与李弈为代表的宠幸男人是有因有果、发生发展,决不是一时性起、一时欢娱。
冯太后青春之年丧夫,从此失去翻云覆雨的性爱生活。白天,权倾天下、高高在上、皇帝请安、百官朝拜、不苟言笑;夜晚,独守空房、单卧龙榻、孤枕难眠、寂寞难奈、七情六欲、思春心切。作为太后或太皇太后,仍改变不了她作为普普通通女人的本质。她有权力追求属于人性的情爱,有能力享受属于人性的性生活。这种正常的情感和性爱无可厚非。恰恰相反,冯太后大胆追求人性的情感和性爱值得赞扬和歌颂。
千百年的封建社会,始终是男权的世界。皇帝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粉黛;皇后则必须守身如玉、从一而终。男人的放纵则是豪放;女人恣情则是淫荡。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则必须善始善终、贞洁烈女。封建社会的这些潜规则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一代又一代男人的情感和性爱观。我研究冯太后的情感和性爱,钟情于冯太后这一人物,其目的就是通过冯太后这一形象实现这些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女人是人,是与男人平等的人;女人有人性,是与男人同样的人性,女人需要与男人同样平等的情感和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