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河流密集的地方
公元一九六零年的中秋之夜,一个生命出生在荒凉的、少有人烟的“小村”。这一年史载是这个“小村”建市之年。这个生命就是这个博客的撰写人——山河青。
格尔木,诞生我生命的地方,给我的幼年留下了少而清晰的记忆:离我家不远有一条宽阔、清澈的大河,河的名字叫格尔木河;河两岸长满过人的草原;草原上有一群露着一支胳膊的藏民。我曾举着小红旗和大人一起欢迎坐卡车来支边的知青,知青从城市来到“小村”,车都没下就放声大哭,个别人叫喊着“我们回家,我们回家”。那场景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幼年我没吃过什么水果、蔬菜,只记得上顿下顿土豆子、青稞面。三岁左右,我摔断左胳膊,格尔木找不到一家医院。父母带我坐汽车到西宁再坐火车经兰州转车到天津接骨。从格尔木到天津,等于上西天取了一次经。四岁左右,我们举家迁往西宁市,坐了三天三夜的汽车,肠肝肚子心肝肺都吐出来了,长大成人后坐上车就吐得人事不知。车在草原、大漠上跑,后面野生动物在后面追,吓得我妈把我们紧紧搂在怀里,我们连出声都不敢大声出。
六岁回到冀东,弹指已过四十余年,已近知天命的年龄,却一直魂牵梦绕生我养我的地方。二千零四年八月,我终于回到格尔木。坐着出租车,我转遍整个城市,找不到儿时一点痕迹。格尔木,名符其实成为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住有四星级的酒店,吃有天南海北的风味,行有空铁路立体交通网络,玩有“万山之父、国山之父、神话传说摇篮”的昆仑山;有“中国盐湖王国”的察尔汗盐湖;有“长江之歌”的第一个音符长江源头;有“活着的植物化石”的胡杨林。世界变暖的今天,盛夏的好去处只有格尔木。结束“寻根”之旅,我没吃到没买到青稞面,出租车司机懂得我的心情,特地从家中拿来几斤青稞面留我作纪念,我几次给钱,他婉言谢绝,嘴上不住的说,现在没人吃了,没人吃了。傍晚,坐上格尔木至西宁的火车,在软卧舒舒服服睡了一觉,睁开眼睛已到西宁。
格尔木变了,从幼年的“小村”变成“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随着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的开通,她还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现在已找不到幼年时那条宽阔、清澈的大河,更看不到蒙古人发现她时那个“河流密集的地方”。我从心里呼唤:格尔木,我的故乡,你何时重现河流密集的景像。青藏铁路快要开通了,我期待有一天还来看看你,我期待更多的游客到我的故乡走一走看一看,我衷心希望国内外投资者注资建设我的故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