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充满阳光
充满阳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11
  • 关注人气:2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将面临的人生话题

(2023-09-16 06:43:17)
标签:

观点

终将面对

生命

倒记时

分类: 观点评说

终将面临的人生话题

终将面临的人生话题

终将面临的人生话题

 

前些天与两位老朋友家庭小聚,大家在茶桌上聊起各自老人和孩子的话题,谈的最多的则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景遇。

我们这代人,差不多是60后,上面的父母长辈基本上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老人,有的老人家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因此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个别在疫情中病故,当然,身体硬朗的也有几位老人,这才是作为晚辈的最大福分。

但,总是有那么几位老人家这样那样地,或住院或者长期需要人照顾。嗯,我们的子女有的也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因此往往呈现“四代同堂”的这么一种状态。看上去很美,事实上也似乎都美好。

享天伦之乐?那是肯定。长寿是一种幸福,但要健康地长寿才是活出了真我。期间一位老朋友提到了他的岳父近况,说80多岁的老人家在监护病房已住了大半年,每天花钱如流水,当老人病情稍稳定后医生建议转至普通病房再进行后续治疗。这位脑梗后总算脱离危险的老人家需要人进行24小时照看,因为他们夫妇俩都在我们这座城市定居。

“远水救不了近渴”的他们给老人请了护工260/天。那位老朋友说,虽然他们还有两位姐姐生活在老家(远在千里之外的农村地区),可是姐姐们的年纪也大了,加上平时也有一大家子的事要处理。现在老人的确都是由两个姐姐轮流在为老人忙活,他们只能是出钱了,因此负担也不轻,尤其是提到在监护病房里的那些时日,每天的费用以及相关辅料用品等开销很大……聊着、聊着突然大家都不想说话了。

或许,聊及的话题各位都感同身受吧。作为“最后一代孝子贤孙”的我们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孝道呢? 比如有位95岁的老人家对生活比较乐观,换言之有很强烈的求生欲望。自从疫情爆发以来,这位老太太身体不好,一直收住在医院里,最终转入康复医院进行长期护理。老奶奶很幸运,生命很顽强,屡屡险象环生却最终安然无恙。由于大家小心呵护,老太太一次一次从危险中挺过来。可贺可喜?!

说实话,老太太生活质量相当差(毫无自主生活能力),但好在老奶奶脑子清爽思维还未完全退化。虽然形容枯燥长期卧病在床也不好受的吧。但是好在呢,有充满爱心的医护人员悉心医治,加上儿女们拥有赤诚的孝心或能感动上苍吧。比如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或进行保守治疗也好,运用现代科技也罢。时至今日老奶奶鼻饲、导尿管都用上了,而且身上皮肤出现溃烂有之,现如今也只能是“头痛救头、脚疼救脚”。然活着就好?!

存在积极向上乐观心态的老人,确确实实是值得称道的,但病入膏肓身体已经不行了,还要坚持活着,您是不是觉得对子女是一种负担?客观地,但一旦落到“当事人”身上,或许该另当别论吧。有一些子女真的是很孝顺,孝顺,到了愚孝的那种状态?不过在这次茶桌上大家讨论的这么一个话题,其实最终还是没有结果的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结果。中国没有“安乐死”,那么有一种“临终关怀”“医养结合”的“安康医院”难道不也是一种挺不错的选择?其实说到底,“生、老、病、死”一生似春夏秋冬仅是一个生命轮回而已。此外,大家还谈到“殡葬”模式,说火葬会对大气会造成污染?土葬以前大量存在,因占耕地……,那么树葬、海葬?可是人类的固有“境界”似乎并非人人都已达到了某种高度?所以大家谈论到最后终究还是没有结论。哈哈,生死由命,那就交给命吧。

微风拂面的清秋,透露大自然的成熟气息,一种寄希,一种回味,令人依恋的季节,就像人生的影子。秋月清风人生几何,就像那山河总有相遇的一天。平庸的我敢肯定地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自身的目标与责任。活着的就该好好地活,有质有量地过好每一天。千万别想太多啦!总有尽头的人生终将静态冬季的瑞雪融入大自然的节奏里……

终将面临的人生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