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见闻录:也谈医院护工现像及其他

(2023-07-21 16:47:24)
标签:

生活见闻

护工

评说

杂谈

分类: 观点评说
生活见闻录:也谈医院护工现像及其他

生活见闻录:也谈医院护工现像及其他


生活见闻录:也谈医院里的护工现象及其他

生活见闻录:也谈医院护工现像及其他

   95岁高龄的婆婆常年住院,因此本人时常会接触到除医务人员外的那些不可或缺的专门服务于病人生活起居的“护工”人员。说到护工这一社会角色绝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敬业,比较有护理工作经验。

所谓“存在即合理”,无可厚非站位不同感受不一。另据上海交大公众平台上有关“护工”存在必要性有如是阐述:护工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力不从心,家属对患者的照顾也不够,需要有人来替代他们的劳动。护工跟护士是不一样的,护士经过卫校的职业培训,做的是专业护理工作。护工做的主要是生活上的料理和照顾,两者属于不同的层次。此外,护工的护理定价也缺乏标准,对于住院患者来说,请护工通常是短期的。护工干的活全部是脏、苦、累的,受益就是住院病人,在道义上讲病人家属给护工费完全应该的。

是呀!你懂的,护士不可能干“护工”的活。由此可闻住院病人或病人家属聘请护工帮忙照顾越来越成为社会上某种约定俗成的需求之一。当然费用比较贵些,尤其是对于咱普通老百姓而言每天两三百元的支出,日积月累一定是不小的负担吧。一个月小一万甚至一万多元,仅此还不包括林林总总的其他自费项。经年下来对于并不富足且缺乏护理能力的退休老人占多数的家庭来说面对或面临的问题可能不少,可又能怎样呢。

纵然是一个问题两个面。若换位思考之,那些护工之所以来应聘护工,出来打工他们也是为了赚钱,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在咱们本地的一些来自新昌,嵊州籍的护工比较多。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比较朴实,吃得起苦。因在本市各大医院从事护工工作的“阿姨”较多。据悉护工分两类:一类是由相对应的劳务公司派遣在各大医院里进行服务。这些人相当于物业公司员工签订长期或短期劳动合同。另外还有一种护工往往是通私人性质介绍的,比如有多年从事护工工作的“阿姨”遇上其他需要护理的病人一时半会忙不过来,有时会把乡里乡亲也带出来做护工。这种君子协定似的作法说白了无非就是雇主看中她们身上一贯以来的良好传承,所以护工的口碑还是很重要的因素。

这些经得起风雨,能坚持吃苦耐劳的五六十岁年纪居多的“阿姨”们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往往比较健康,为此也比较能够适应辛苦的护工工作。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赚钱也是挺拼的。当然,当下的护工,与从前大多不识字的“阿姨”们不可同日而语。他们除了具备一定的护理通识,实操娴熟。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不少,几乎个个都能熟练操作使用智能手机,知识面也比较广。

有时候跟某护工聊天谈及对病人如何服务好时,她也会说:我们有“三心”,一是耐心,二是细心,还有一个是诚心。唉,我说你说的太好了,听着也是出口成章的,总之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特征,不得不说那些护工总体的素质都是在不断提高。毫无异议她们背井离乡出来做护工就是为了赚钱。

不可否认“护工”这一工作能钱赚,但你试想一下,你吃得起这个苦吗?在此简单打个比方。比如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扛着需要抱起来时你得有力气搬动而且毫丝不能有闪失不能弄疼病人,还有病人脾气不好你得承受。另外有的病人身上因故带有各种各样难闻的味道,尤其是老年人,你吃得消吗?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然而这些来自于最最基层的劳动妇女,以她们的方式化解与排解了病人还有病人家属之所需。当然在他们身上也应验了一句俗语“好看难为钱!”谁也不会对钱过不去,就看在钱的份上嘛。

就像那位护工讲的趁着自己身体好多赚点钱,将来可以少点后顾之忧。其实从人性上来讲一点都没错,生活本来就是不容易的,那这样子的话就可以改变改善一下生活。护工阿姨们一年四季都在赚钱。比如说她一年里上半年在家乡劳作。种茶叶的山乡,清明前茶卖好价。春寒料峭时她到山上采茶,从早上五六点钟干起,一直到太阳下山,晚上六点半回家,自己带点水及干粮,番薯干,梅干菜就地解决中饭……如此这般干到5月份。下半年到宁波来做护工。

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过医院里住院的病人,有些由家属陪护,可有一些家人并没有这种能力,或者没有精力照顾病人,所以产生“护工”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说到护工,说到一些病人家属,为什么不自己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呢,每个人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当然也有自己亲力亲为照顾年病床前的父母有之。

一位在病房里照料母亲的大姐对我说:我们这代人啊,就是“最后”的一代会孝敬自己父母老人的这么一代人。她说在我们之后啊,再也没有(像我们会陪在父母身边亲力亲为付出)的这一代人了……,她讲述的是实话。可能对“孝顺”这个意思来讲的吧,我个人的理解有些许不同,或者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理解。

我们这代人在父母面前好像还会比较有爱心,比较有同理心,甚至有点卑微的这种所谓的孝顺也好,孝敬也好,反正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在此我也不想多谈。但是作为子女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大多数人或者像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还是会请护工来帮忙解决一些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或者我们自己并不专业的,服侍老人的这么一些活。

赚辛苦钱以支付护工劳务费,积少成多,经年累月成为较大的开支(也许对有钱人家而言不屑一提),不免也会有点儿纠结。总之,为人子女的赡养焦虑,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就能缓解的,因此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朋友们,对此你们会怎么看呢?

生活见闻录:也谈医院护工现像及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