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生之态——《最是那碗人间烟火》读后

标签:
食之人性阅读最是那碗人间烟火观点杂谈 |
分类: 观点评说 |
食,人生之态
——《最是那碗人间烟火》(冯远臣著)读后
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凡夫俗子晓:民以食为天!总之“吃”或者说“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桩要事,勿容置疑。人们通常讲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茶姜醋”,总之都与“食”休戚与共。
作家三毛曾经说过人生如茶。这人生的三道茶即是: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香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无论茶水,无论饭食,品味人生,最是那碗人间烟火味。
烧菜做饭,脍炙美食,既是生活又是技艺。《最是那碗人间烟火》里提及的那些民国大师,他们有的会烹饪、懂厨艺,对烧菜做饭怀有某种仪式感,或对某一食物、菜品特别钟爱,或因某种缘分,转而一种情结,一种乡愁,一种品性……他们纵然不是厨师,却大多比厨子了得。
这是一本有滋有味的书。讲述“吃食”并与之关联的“吃文化”,主角是那些民国名士们。他们喜吃免不了谈吃,他们多才多艺也免不了俗。烟火味儿,山珍海味,街边小食。锦衣玉食也有挡不了接地气的心中美食。
显然,吃是一种需求,吃的是一种心情,吃还能治愈一切,有时候通过吃可以把烦恼化作无形……时间的河流满载舌尖的欲望,雾中帆影是波浪卷起的味蕾。因为“吃”是生活的必不可少。“美食入口,人情入心,人生入世”。无论我们是凡夫俗子抑或文人雅士、教授学者。在咱们中华饮食文化中,口福之美,文字之美,宇宙日月流芳千古!人类社会随着时间的醇香沉浸,历经岁月之河流,定能满载舌尖的欲望,就像雾中帆影是波浪卷起的味蕾。人类“吃”是生活上的必须。毋容置疑!
有味、够味,美味。味的厚重,生活的小资,豪放与麻辣,还有犀利与优雅的吃法、吃相、吃食交融成文。看似一部讲吃的书,也非只是吃。纵观人间烟火饮食男女,体味社会百态。
书中写道,有着贵族身份的林徽因在留学英国期间接受了“喝下午茶”的休闲方式。女神如茶,她在建筑史上具有卓越的贡献被历史铭记。同时,这位民国女神也为世人津津乐道,还有她的“太太客厅”。养生美颜、志同道合、高朋满座、放飞心情,喝茶聊天成了一段永远不能磨灭的时光记忆。
素年锦食,被誉为“最会吃的老头儿”的汪曾祺老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还是具有生活情趣的美食家,汪老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此外,成为美食家的汪曾祺,也是理论家,而且还写了一本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山家清供》之美食专著,将美食的“做、吃、品”上升成为一种至高的体验。你看,汪老先生十分懂得享受美食之精致。比如看似不起眼的宫廷小菜“酱豆腐肉”,实则必讲究烧制时限,做法虽是蒸煮,然工艺精巧而复繁。为享美味,用心来做。拥有如此口欲的汪老头儿,一定是前世修来之福分。
人类的“馋”是一种生理需求。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曾写到“馋与阶级无关”无论富人穷人,馋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之趣味。文学上的成就自不必说,老舍先生他那浓得化不开的北京味儿,比如喝豆汁儿也是他一生的最爱。
再来说一说小资的张爱玲,有着临水照花的美食情缘。书中写道,张爱玲的吃,她追求清淡中的小清新,这符合美女美食的特质。张爱玲曾说过“吃是人的生活艺术”,她把生活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来看,吃不仅只是为填饱肚子,虽然也是相当一部分的终极目的,而在“吃”中吃出“艺术”来,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的。即便是两块小巧细软润口的绿豆糕,无不透着东方气质美女之灵秀独特。难怪乎!这世上的张爱玲不可复制。
饿了自然会想到吃,因为饥饿是美食的催化剂,一个人如果饿得实在不行了,能够喝到一杯水,也算是美食。再来看看处在“饥饿的黄金时代”之另一美女作家萧红,不起眼的“葱油饼”,还有白盐拌黑面包,已是上等食品。白开水当汤也是美食,所谓“有爱(情)饮水饱”?成为萧红丈夫的萧军,在饥饿的黄金时代,成全了两个相爱的人,圆过他们的文学梦。
凡事有法则,物极必反之,这个“吃”也得讲究一个度。苏曼殊是中国近代作家,诗人和翻译家,曾三次出家,做了半僧半俗的和尚。当然,有评说他的吃法过头了,是以暴食求速死?从现代医学来看苏舒曼得的是一种神经性贪食症。由于年幼时家庭的影响和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产生极度的焦虑和担忧,因而在情绪极度不稳定时产生吃的冲动,甚至于失控。
当然,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饮食上很节制,他有自己的饮食喜好,但多以清淡为主,不多吃点到为止,“养颜护嗓,清淡养生”懂得吃之真谛,且坚持民族大义,令人崇敬。再从吃上面延伸到生活,林语堂“把爱情当点心,婚姻做饭吃”;张大千的烹饪技术更在画艺之上……
有位哲人说过,喝茶是一种情调。在众多的茶品中,胡适终其一生最爱喝的茶,还是家乡的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以及家乡土特产黄柏茶……他嗜茶喜吃爱酒惧内(怕老婆),不吃辣椒。另一位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他一生刚直不妥协,横眉冷对千夫指。平时待人温和大度,热情友善,爱吃辣椒,喜欢绍兴的一道名菜之梅干菜扣肉。一生走南闯北的鲁迅,他是笔尖上的斗士,同时又是舌尖上的战士。鲁迅先生忧国忧民,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虽然他好美食,但他并没有忘记那些最低层的劳苦大众,他送去的是永远受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和医治当时这个病态社会之良药。
如今当下,被生活推着奔跑的人类同样离不了食物滋养。这本《最爱那碗人间烟火》告之读者,无论处在什么时候,再忙也要好好吃饭,再累也要活得精致而温暖。在此透过这些民国大师们的一饮一啄间,体味着人生道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从美食到人生!
以美其食,心悦气顺;怡然自得,增智益德。爱阅读、爱美食,爱生活!生之乐趣,天地养万物,最是那碗人间烟火。
充满阳光的公众号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