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小说《荒原狼》观点 |
分类: 观点评说 |
人情抑或狼性
——阅读《荒原狼》随录
《荒原狼》这部小说系是瑞士籍德裔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所著的长篇小说 。哦!这部小说还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荒原狼》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阅读过的人想必一定知道这是一部具有天马行空创意思想,以及夹杂着讽刺意味的,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理想风格的现代小说。用大白话来说,仿佛带着某种“荒诞不羁”的内容情节,似神话却不像,像寓言故事又并非。总之它是一部很不一般的小说。
这部带着某些冷幽默式的小说,可能并不完全会被普通读者所认同,却受到批评家们的欢迎。为什么呢?这是鉴于当时的政治因素。黑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遇政治迫害,后去中立国瑞士,并于1923年取得该国公民权。当然,黑塞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德国,背井离乡是因为无可奈何。
登峰造极的世界级作家黑塞,性格孤怪,难道他不是“正常人”?显然,这种人本就不是等闲之辈。具有神经质性格的黑塞,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也是比较地令人不可思议。就如《荒原狼》主人公(自视“荒原狼”)的中年男子哈勒儿,虽才华横溢,却精神分裂。孤僻抑郁之人,偶尔喜欢思考,时而狂躁,甚至于不能自拔的矛盾体。
小说《荒原狼》从面上看,该作品还是非常关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比方说小说人物哈勒儿,他身上具有两重性格。表面看,他应该属于正常人,但实际上,人性中带有狼性。换言之,哈勒儿正常的时候是人,一旦游离了某种状态,便是一头疯狂的狼。不知怎么地,读着读着……忽然间联想起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言归正传《荒原狼》,无家可归的哈勒尔,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书中的哈勒尔在与赫尔米娜、帕布洛、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该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并具有多重意义。
很显然,荒原狼拥有两种天性,即人性和狼性,这便是命运,由此构成两个互相作对的灵魂,如此矛盾体恰恰是在一个躯体里相爱相杀。《荒原狼》,一部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了梦幻形式,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中年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有观点认为“荒原狼”的精神与人格远在平庸人等之上,他性格独特,热爱生活,反战反权贵,崇尚自由,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值得肯定。不过“荒原狼”除了人性一面外,潜在的“狼性”理所也会毁一生。也有观点认为,“荒原狼”的某种“狼性”,其实就是一种进取性,比如小说中的“荒原狼”哈勒儿他从厌恶上流社会的虚伪推而广到憎恨一切人类社会的潜规则,这一点或许值得肯定?
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攘来熙往之世人,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人心浮躁,或那些理想被欲望噬吞,甚至于动摇信念之流,如此种种《荒原狼》之非同凡响,恰恰彰显那个时代的矛盾心态。
《荒原狼》尽管是一部带有虚幻性质的艺术小说,但小说揭示的问题却能够穿越时代,且有可能发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所谓识事务者为俊杰,创作于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小说《荒原狼》至今依然被读者所推崇,真所谓存在即合理,故自有其独到之处。
浮云多变世之常,然世间总会存在“荒原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阳光的公众号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