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三问人生勤勉

标签:
冬日三问人生勤勉观点杂谈 |
分类: 观点评说 |
一
你打疫苗了吗?
每当秋冬早春季节,一不小心患流感的人就会增多,因而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麻烦。甚至于导致死亡的病历,有人“一场流感化去40万元”偶有所闻。报章媒体也发布了我市进入冬春流感高发季。
“医院就诊人数中的流感样病例较前期开始增多,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流感病毒的流行型别为乙型(BV型)和甲型(H3N2型)为主。”提及“后半夜急诊等号的有近百位,流感样病例从8%升至40%左右,接种流感疫苗最经济有效。”“建议流感疫苗应该在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9-11月份)接种。”
鉴于此,“病猫”一个的我,自打前些年开始,每年到了接种的点上,我就会自觉地去进行预防——打流感疫苗。而且,每间隔5年还要去接种肺炎疫苗。像我这样子的老弱病残,目的是要给自己的身体加一道抵御病毒侵扰的有效防线。
本人按受预防接种已坚持了七八个年头。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比方说吧,身体不像早先动不动就会得感冒,特别是流感多发期间。即使不小心感冒发烧,由于打过预防针,因此症状往往不会显得太严重。
为此,家人在我的带动下,从去年开始也进行了有益尝试——打预防针。但是,对于上了一定年岁的老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有一点顾虑。其实老年人在没有特别禁忌的情况下,打一针是有好处的。就拿我的婆婆大人来说吧,由于她打了预防针,平时与之相处较颁繁的一位老人家得了重感冒,那位阿姨不够重视,结果小病酿成了大病,被送进东部医院抢救。
不过,大家都知晓的,即使注射了流感、肺炎等疫苗也并非万无一失。病毒的变异与传播无空不入,唯有人类加强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进一步做好防范工作,等等。或才可能让人类拥有一个安宁健康的生存环境。
二
你学习了吗?
如今,社会发展飞速。人们的智商也越来越发达。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小孩,还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大家都爱学习,都在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事物。比如说学各种各样的技能,无论是处于主动学,抑或是被动地学。
就拿昨天傍晚说吧,我在电梯口碰到邻居的小朋友。一个才25个月的小女孩子。女娃平时是由她奶奶带着。当时看到孩子奶奶手上拿着一张水粉画,像是小朋友习作。
我与她们打了招呼,随之聊了起来。我说这么小的孩子已经在学画了,孩子的奶奶说是的啊,还提及是孩子的妈妈一定要让自家宝宝学点“本领”,说是马上要去上幼儿园了,要想上好一点的幼儿园,还是要进行“考试”的,因此不学不行呢。
于是,我就不由地多瞧了瞧孩子的那幅画作。听那小女孩的奶奶说她孙女(的这幅画作)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的。“哇!可以呵!小朋友画得真不错呢,还这么小年纪都能画成了这样的了,若干年以后,说不定真的是会成为一个大画家呢!”
接着,孩子的奶奶说起儿媳还给小朋友报了舞蹈班、钢琴培训班。我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吃得消吗?对方答说,还好了,其实还好了,只是想让小孩子玩玩而已嘛,将来能不能成事儿,那就再说了,呵呵!
听得出来,这位奶奶嘴上虽是这么说说的,然而从其神情,以及整个人的状态中还是透着那么一股子的认真与执着。“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通常,在生活中,与之差不多的事例想必一定是见怪不怪,少见多怪。如今的小孩子“非学无以广才”从小立志成才,已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一大批老年朋友,或者说,与本人差不多年岁的中老年人,也在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比如学识,比如修养,等等。
学归何处?热闹培训路。都说教育是朝阳产业,众所周知,学生上名校趋之若鹜;孩子们考心仪的学校求学不易,为之努力上进,费心费力,显而易见。“不能则学,不知则问”全社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较为深厚的一种学习新事物、新技能之氛围。就拿老年大学来说呢。居然是一课难求,报名不得。
比方说,有的老年朋友,自打退休起就“浸染”在了老年大学,而且一直会“循环”着继续读“大学”,换言之,不想毕业,不愿毕业。读到老,学到老,不“服”老,不认“输”,直到老年大学限定“不能学”的年龄段才甘罢休。当然,即使不读老年大学了,老人们在家也能自学成才呢。可贺可喜。
现代中老年人,大多“时髦”着呢。健体强身“跳街舞”,琴棋书画不落伍;走遍天下看风景,十八般武艺随便玩。这一切,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经济腾飞,人的思想观念随之也发生着质的变化。人人都要顺应时代潮流。“不学无术,落后挨打,一问三不知两眼一抹黑……”总之,有点残酷,却也特别现实。
早上,办公楼走廊里总会响起一首耳熟能详的《sailing》音乐声,充满励志味道的乐曲在耳际荡漾……“前行,远航……”
三
你是睿智的人吗?
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世界的看法,还有你的人生态度。说白了,就是你的心态。
一位年近九旬的长者可以拥有60岁的心态。她老吗?当然,布满皱纹的小脸,蹒跚走步的神态。然而,她的为人处世,她的人生阅历,甚至于她的学养足以抵过缺少人生励练的年轻一辈。
人上了一定的年岁,看淡了许多得失,收获了人生经验。“行善读书”家风良好,家门一定兴盛。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家长的如果自身不咋样,甚至于自私自利,或一味地听任与放纵孩子,或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吃苦、吃跌,那么为人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担当起社会的重任,怎么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各项挫折呢!
正所谓是“刀在石上磨,人在人上磨”,说到底,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一个人如果不具有强大的内心,那你怎么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呢。
讲来讲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付出的精力不可估量,可是在我们当中许多人往往注重对孩子身体以及学业方面的关注与培养而难免忽视或轻视对人格、人品以及必要之生活能力的培育与锻炼,或许家长的初衷是非常良好的。
然而,社会也是残酷的。
有的家长鉴于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因此连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不让自己孩子参与,至于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更是远离孩子。
有一些家长眼中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才是有出息的表现。还有呵,在有些孩子身上存在着较重的“骄娇”二气,或存在嫉妒、自私、脆弱以及不会与人相处,优柔寡断之性格屡见不鲜,甚至于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老人家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可是也决不能忘了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孩子的才艺不足骄人,唯有良好的人品及拥有健全的人格才是不可少的哦。
先秦《老子》里有曰“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善良厚道,崇尚统美德,让我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