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爱恨人性桎梏——重读艾米莉勃朗特(英)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标签:
书评艾米莉虎啸山庄小说读后感 |
分类: 观点评说 |

如此爱恨
——重读艾米莉•勃朗特(英)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冬天到了,寒风挟着雨夹雪,天色阴霾之际,看不清窗外的景。室内也热不到哪儿去,好在,我还有书可以相伴阅读。
书桌上有本小说,我可以拿来翻开。《呼啸山庄》,一幕幕透过字里行间的文字,那么地触动人心,写得极好,不妨一读。
一百七十余年前的小说,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无穷魅力。艾米莉短促而凄怆的一生成就了她在文学梦里的绝唱。你知晓的,该小说深刻揭示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身份等级,爱恨情仇之类。故事竭力开掘对人性和那时社会写照,这位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其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字优美动人,情景交融,也不失犀利惊骇……令人印象深刻,却又不拘束于她自身的喜恶爱憎。
艾米莉在叙事中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笔触,却又把牢牢地“藏”在了故事背后。小说首先出现的人物洛克伍德是位山庄的房客。看起来就是一个贯穿叙事过程始末的重要人物,然而他却不是该小说的男主人公,换言之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除了洛克伍德外,书中的女仆,即后来成为管家的丁恩同是讲故事的关键人之一。当然,还有小说女主人公凯瑟琳、画眉田庄主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凯瑟琳的女儿凯茜,以及女仆齐拉等人都是述事者。
该小说的故事是发生在二百多年前英格兰某地小镇,在荒野上有两庄园,两家人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小说呈现的是爱恨交加,内心纠集;爱情、仇敌、报复、残酷、凄苦。阅读小说《呼啸山庄》,在我看来,并不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情感冲突是书中的亮点,复仇过程惊心动魄之极。理所当然,可视之为是经典小说的独到之魅吧。
超凡独特的艾米莉•勃朗特在该小说里用的是白描夹着一点“水彩”的手法,并非是看似简单的爱憎分明式的“白加黑”,而是及其细密真切地刻画了原始与狂野,虚伪和无奈的内心。乡绅贵族与底层奴仆的精神世界互为映像。书中主人公原是一个被呼啸山庄老主人肖恩先生带回来收留的吉卜賽人小孩,为其取名希思克里夫,好心的老庄主对这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如同己出,儿子亨德利,女儿凯瑟琳对此不以为然;希思克里夫与凯瑟琳比较投缘,可谓青梅竹马,可是却与少主亨德利格格不入。不久老庄主病逝,希思克利夫立马被少主贬为奴仆,受尽欺凌……或许就此在希思克利夫的心灵上埋下了不可抹去的仇恨种子。
冰东三尺未一日之寒,造就希思克里夫偏执型人格,对他人敌意重重,穷途末路害人害己。希思克利夫出走三年后又返回山庄,遇上物是人非的场景,内心变幻中产生的彼此交织,与故人间的互相牵制,他渴望爱情,放不下敌意与仇恨,以及心灵的扭曲等等因素夹杂其中,待人接物举手抬足,以及情趣追求冷酷残虐。耐人寻味的是艾米莉笔下塑造的这个魔性十足的“坏人”希思克利夫越发恐怖,步步为营实施着他的复仇计划……,最终在梦魇般的精神错乱中绝食绝望,带着灵魂深处的招唤离开人世。
小说《呼啸山庄》的文字具有诗史般的凄美感,以及充塞悲天悯人的忧郁。后来凯瑟琳嫁给庄园的少主埃德加时更是埋下了希思克利夫的复仇之剑。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里创作的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颇有建树,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作品呈现出来的那种神秘莫测的冷酷无情、恩怨情仇、相爱相杀之人性桎梏;从野蛮坎坷辗转去向文明的心路历程,环环相扣。
难以想象,在艾米莉•勃朗特多才又凄苦的短暂一生中,竟然孕育着如此“冷凝”且惊世骇俗的文学佳作,与其内心,或者说性格,以及自身的写作功底不无关联。据相关资料载,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外表如冰,内心似火,不合群、不善交际;据说她是一个比男人还要坚强,比小孩子还要单纯的人,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
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名著里的奇葩。好书不怕百遍读,面对脍炙人口的阅读体验,在这样子的一个冷空气南下的冬日黄昏,静下来捧读,任凭窗外的风吹雨打……,此时此刻的自己仿佛落得满身的温热在书房里满地皆是。一方心灵安宁,踏实又暖心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