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随笔:那个大爷

标签:
病床随笔大爷儿女孝顺杂谈 |
分类: 自说自话 |
17床的老奶奶那天中午出院后,紧接着下午来了一位老大爷,大医院的病床总是那样稀缺难求,更何况此地也是省城的一隅闹市中心,又与美丽的西湖近在咫尺。
新来的病友老大爷黑沉沉的肤色,瘦削的脸,花白的胡子像是从来不用刮的状态。一身朴素之极的深色呢子外套,灰白的头上戴一顶差不多同一材质的老式呢帽,自然平添几分苍老感。
老人那微微佝偻着的背,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似的,比较显著的是他身上透着一股较为显著的老农民之纯朴厚道,原本应该属于高个子的他或许因病令其看上去矮了不少。另外,老人家的嗓子好像也不太好,进病房没多长时间就时不时地响起干咳声……
02
陪同老人一起进来的是两个年轻人。一位看上去有30多岁或40岁左右的男子,他招呼老人为“爸”,他们讲的虽系方言,但我还是能听明白一些。另一个戴着眼镜,长得较为文静,头上扎着马尾辫的女子,也在称呼老人叫爸爸,她让老人把身上的外套脱了,换上带来的家居服饰。很显然这是一家人,一开始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
病房内一直开着空调,室温相对有些偏高。三月初的天气乍暖还寒,对病人来讲空调不可或缺。但这长时期地关着窗,我又是个嗅觉相对较为敏感的人,或是刚动了手术的缘故吧。医院病房里混杂的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药水味,加上进进出出的人之气息,以及散发不去的一些食物残留下来的怪味等。总之,病房里还是走廊上,有意无意夹杂在一起的各种味道若有似无,偶尔令我涌入一丝不悦的情绪。
03
临近中午往往气温上升得快,有护工来病房收集垃圾、拖地搞卫生,于是我请她顺便将阳台一侧的窗户移开一点点,由于结直肠疾病治疗中心是设在医院5号楼底层,为便于医务人员及病患进出,通常病房的门是24小时不上锁,鉴于安全考虑,尤其是在晚间病房里的窗户一直是处于紧闭状态。
为使外面的新鲜空气放进来,产生对流以换气,开窗通风很有必要。与此同时,阳光从窗口轻轻地泻进病房一侧,春天的微风令原本厚重的窗帘仿佛也变得轻盈起来。窗外新绿重重,一切充满生机,我是否该出去呼吸一下沁人心脾,通透地活着的好空气了。
我急切想从床上起身,家人帮我披上宽松的棉质睡袍,并把正在输液的一大袋营养液挂到可移动的支架上,搀扶我稳妥地向外走去。果真不错,春天的温煦自然是空调无法调制地充满鲜活感。刚刚还觉得难闻的气息,一下变得荡然无存。真好!但,过不了一会儿,自然还得回到病房,这点我心知肚明。
04
等重新回到病房,17床老人的儿子向我家人打听有关手术的事。因此我们得悉老人是患了结肠癌,他们一家原本想请医生“飞刀”,最终还是选择到省医院开刀。听老人的小女儿,就是一同前来的那位女子说起她自己是他们所在县城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父亲的病先是在县医院检查发现的。老人家平时生活非常俭朴,如今他们生活富足有余,可是他老人家还要在家里辛勤劳作,老人一辈子没怎么出过门,即使生了病也不希望让做子女的为他多费心费力。老人的儿子又讲到老父从前为了他们姐弟三人,与母亲一道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扶持他们姐弟仨成家业立实在不容易。艰难的日子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如今他却病了,因此他们一家人无论如何一定带父亲到最好的医院来治病。
05
恍惚中,我突然变得顿悟起来,或就是从他们身上又一次真切地感受了一回这看似平常,却又是包含着浓浓亲情的中华孝道与感恩之心吧。后在彼此的交谈中又听老人的儿子讲到他父亲以前极少上医院,平时就连感冒药也很少服用。不过他说自打他阿爸上了岁数以来支气管就有点不太好了,可他老人家还是不太当回事,平时一直也没见他在家中好好地闲着,还是经常在农田里干着干那的,虽然他们姐弟早已从乡下迁到了城里,而且大家都希望父母能够搬来与他们一起生活,可是两位老人还是喜欢在农村。这一次要不是他病了才……。
这位之前基本处于面无表情,只是静坐在病床前默契地听着子女讲述的老人终究开口搭腔了,他那略显沙哑且不怎么会讲普通话,呵呵地微笑道:“我是不要来这里的,我女儿她就在县医院上班,可非得让我来(这里)动手术,我已经活了那么大岁数了我,已经73岁啦!……”“大伯,您还不算老呢,之前的17床的那位老奶奶与您差不多年纪,她动过手术就很好嘛!再说,如今八、九十岁,甚至百岁老人也很多,你的子女那么孝顺,那么有出息,您真是好福气!”我由衷地回他的话。
06
这位17床老人有点咳嗽,术前医嘱需要进行“雾化”,这个是他比其他病人多出来的治疗项目。头几天老人的两位子女专程领他到附近的饭店共进晚餐,听说还逛了一下离医院不远的商场。一回到病床后,好脾气的孝子只是搬来一把椅子静静地守候在父亲身边。老人的小女儿今晚去了在省城的亲戚家。听他们说到开刀那一天老人的大女儿也会来医院陪护,先前大女儿主要在老家安顿他们的老母亲,以免母亲为此担心什么的。
眼前看到的一幕幕充满善良又很有爱的一家人自然是让人觉得在这个主流社会还是好人多,因为如今在社会上也存在不少“啃老”现象和不孝子女,甚至于有的还发生过老人正在医院抢救,子女或晚辈对老人的生命安危置若罔闻,却为财产分割而发生互相争吵打闹的事。反观这平和质朴的一家人在对待自己的父亲所做的一切莫如是尽善尽美,与社会上的那些不良现象显然具有天壤之别。
07
翌日清晨,护士一早就为该老人抽了血,以及告知准备大小便待检事宜,还通知老人的子女今天要做一系列术前的全部检测,比如心电图、X射线,B超等内容,从下午3时起病人需要禁食并服用导泻剂以作清肠处理等等。大约在这位老人将所有的术前检验进行中的上午9:30许,老人的大女儿也到了病房,这位女儿看着比小女儿要漂亮一点,40岁不到的样子,俊美的脸蛋加上甜美的笑容,给人以一种亲和干练的味道。
隔着病床,只听得大女儿在问他的已做后术前检查的老爸感觉怎么样,还说到今天天气不错,想要带父亲去西湖边走走。结果这大女儿就搀扶着父亲走了出去,室内留着他的小女儿在整理和准备父亲下午要用的药及开水,老人的儿子由于昨晚没睡,在他妹妹的劝说下去了附近的小宾馆休息。
是日下午2点半光景,17床老人在大女儿的陪同下回到了病房。令人觉察得出来,老人显得兴味盎然的样子哦!他说自己已经有很多年没来杭州西湖玩了,以前子女们也劝他到杭州玩的,可是他自己硬是不肯出来的,要不是这一次自己来省医院动手术,真的是想不到还能在这个大好的春光里看看漂亮的好地方了。感受着这位老人乐呵呵的神情,大家都感到很高兴。
08
那天上午,老人的三位子女,以及在省城的一位老人家的表妹都早早来到医院守候。大家在关切又多少带有点惴惴不安的情绪中等待手术。下午1时多,病房的护士前来通知老人和他家人说马上要去手术室了,请老人穿戴好手术用袜,以及干净病号服等前去。一阵沉默过后家人陪着老人出去……等待的时间有点儿长,直到傍晚6时后,护工推着单架床将身上盖着医用棉被的老人送回病房。
17床老人动的是大手术,手术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可是刚从手术室下来的老人身体极度虚弱,由于全身麻醉,术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老人身上不但插着各种管子,病床上的生命监视仪也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监视,镇痛泵肯定免不了,这家人替老人想得非常细致周到。同在一个病房的我记得很清楚,老人手术后的那天晚上,他们姐弟仨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一刻不定地守在老人身边以随时应对各种情况。尤其是当护士的小妹,她很有陪护经验,时不时地给老人擦试额头上的虚汗,适当时间用消毒棉棒沾上温开水给老人润泽嘴唇,适时为老人放置三角护理枕,以及翻身调节输液袋……
转眼到了清晨时分,一直处于忙忙碌碌的姐弟仨硬是挺过了一宿,虽然我也是被老大爷因麻药过后刀口产生的疼痛,一整夜发出的呻吟声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但我丝毫不会产生一丝责怪或埋怨的意思。纵然亲情是世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面对这种情形,唯有感同深受。
09
这个美丽的春天,我深信人性都是相善的。适逢又是个晴好的天气,阳光好得很,家人为我办理好了出院手续,我终于要回家了,如获新生般的自己为此感觉良好。临行前我与家人真诚地向这位领床病友——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坚强老爷爷及其子女们道了别,同时衷心祝愿老人家早日康复,好运平安!
总会有一种情愫涌上心头——小时候“我”辛勤付出养育了你,等“我”老了、病了,还会有你给予力量和陪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人间之爱哟。仿佛就像那位17床老大爷与子女之间的至爱亲情。涓涓细流爱在人间,孝顺老人自有福,兄弟姐妹和睦,勤种庄稼自有谷。亲情之爱常青不衰,枝繁叶茂犹如春天的美好和充满希望。